谈政治辐射式教学
2009-10-15陈培燕
陈培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教学与恰当的导入新课是分不开的。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导入新课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双边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此,恰当的导入新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政治教师,了解和掌握这门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直是广大任课教师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笔者就政治课教学应用辐射式教学的有关问题,谈几点想法。
所谓辐射式教学,是指信息从信息源----教师开始,经过有效处理的传递----教学,被学生接受、内化,并成为指导其外在行为的思想观点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如下:
一、扩展性信息传递,力求信息输出准确、有效
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思想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才形成的。政治课上的深奥、抽象的理论要靠教师的讲解才能为学生所理解。但讲授者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学生而是几十个学生。老师发出的信息能否被学生所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输出的逻辑顺序、输出方式,即讲解内容安排是否恰当,是否能将所授信息变成磁铁一样,深深地吸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此,采取一些教学艺术手段十分必要。如导课阶段的巧妙引入,以含有情趣、奇妙、悬念等特色的小故事;以幽默、诙谐、睿智的漫画或身边的一些小事,激起学生兴趣后,逐渐引入“正题”----要讲的某一理论观点。比如,在讲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时,开场白是:(手上拿着一只吹大的气球)同学们,这个气球用嘴吹气的话,再吹几次才会爆炸?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纷纷喊道:“两次”、“三次”、“十次”。教师趁机说到:一次可能不会爆,两次也可能不会爆,但就这样一次次吹下去,我们就会在吹到某一次时听到爆炸声。这是什么道理呢?学生们似乎明白这个道理,却又讲不确切。此时,教师引入量变引起质变的课题。大家兴致勃勃地听下去。相反,如果每次课题都是来辅直叙,讲某一理论命题时又总是甲、乙、丙、丁或是条目罗列,學生就很难长久保持注意力。当课堂上只有少部分人在专心听讲,其他人或无精打采地伏在课桌上,或交头接耳低声闲聊时,你滔滔不绝的道理再博大精深,也会因传输渠道不畅而失去作用。
总之,接收教师信息的学生越多,说明你的输出方式达到的辐射作用越大,效果也越好。
二、监控性指导,让学生积极认知,主动消化
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消化,并加以指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大脑加工器一定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才能溶入他们自身的内在知识结构。因而,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分组讨论、辩论、新闻热点评析,完成各种练习的形式消化、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此时,教师要当好本堂课的导演,既要全面关照课堂秩序,指导学生调整思辨的力度和角度,又要深入各小组中去了解学生讨论或争辩的情况,同时对不太愿参与讨论的学生加以督促。但是,讨论、辩论的题目、内容必须切合课堂所授知识和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重热点。例如,有位教师在讲解了“矛盾的特殊性”后,组织学生参与“西部论坛”模拟会场,请学生分别担任外国投资商、西部各省市政府官员、新闻媒体、环保专家、东部沿海知名企业法人代表等各种角色参与“论坛”,教师则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对各角色代表的发言进行评析。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刻理解不同事物的特点,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种练习的辐射性特征表现为,教师的信息被学生接收后,再由全班学生消化、加工,最后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部分,再进一步作为新的信息能发挥其作用。
三、多向性交流,共同进步
政治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写,学生听、抄。这种意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模式已落后于新形势下教育目的的要求。我们认为,教学课堂就是一个教学场,而教学场中的教师与学生呈互动关系状。能否取得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涉及到传授理论知识的方法。还涉及到教学情感、教学情景。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而加强多向性交流既拓展了教学集体成员的视野,有助于提高认识,又增进了教学成员之间的感情。
多向性交流的辐射特征表现为,教师结合某一观点或认识,提出供大家思考的问题,全体成员围绕此问题各抒己见。在集中概括学生中存在的若干意见后,教师再引申一步,让大家重新再谈。例如,2001年3月,成都市青白江区一位民警包维超在“扫黑惩恶”活动中英勇献身。当时,有位教师正在讲授“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容,于是,这位教师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疑问“包维超该不该在不属于他当值的情况下请示执行任务”,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集中表达出他们的看法“应该”、“不应该”、“最好走在其他干警后面”时,他又布置了这样一个新问题:“人人临危后退,社会将会怎样?”学生们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得出一致结论是“危及个人”,至此,大家基本上都有接受了崇尚英雄,维护正义的观点。
由于这种多向性交流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敞开心扉,既能在情感上接纳别人,也更易于接受理论教育,从而使师生双方的认识水平都得到了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