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2009-10-15朱志刚
朱志刚
内容摘要: 物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本文就中学物理加强实验的教学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 实验 目标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和改革方向
物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分析对比、判断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等,能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和发展,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中有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再一次强调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实验内容、实验技能、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大纲中必修课程增加了实验的比例,学生实验从内容上也做了一下调整:①新增了一些与生活、科技方面的联系及微观层次的实验,如传感器的简单使用等实验。②恢复了一些好的学生实验,如用双缝干涉测光波的波长,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③改进了实验方法或改进实验仪器,例如,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替换了原来的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实验,不仅同样能达到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的目的,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验的探索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
新大纲要求要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规定了实验能力的要求,提出“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分析测量,会控制实验条件和排除实验故障,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到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独立地写出简要的实验报告”的目标。对初中使用的基本仪器,新大纲提出了两种要求:一是能独立正确使用,例如游标卡尺;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使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1.悉心教导,注重养成性阶段的培养。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兴趣启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程序,并赋予实质内容。如实验的要求、实验室规则、实验的基本操作等,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掌握规范、认真的操作程序。
2.及时引导,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是实验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和观察分析能力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逐步形成的。
3.精心,促进实验技能熟练化。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形成和提高实验技能。
4.当好编导,启迪创新意识形成。恩格斯说过:“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点就是实验的设计能力,教材中编选了大量的实验习题,让学生在已有的实验知识基础上,通过实验技能的升华——创新,自我完成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评价。
四、正确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的许多实验室中,学生所做的工作是很少的:题目是由教材定的,结论多是已知的,方案是教材或教师决定的,甚至步骤也在那些实验册中陈述得一清二楚。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读数和记录。这和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有很大的差距,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动态处理,通过变换问题的结构、已知条件,变换提问角度和论证形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提示,使学生由被动做实验变为主动作实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从实验器材入手,进行开放性实验。列出的器材或多或少,让学生自己选用并完成实验。如给出干电池、学生电源、电键、导线、安培表、伏特表、灵敏电流计、变阻箱、定值电阻等器材,要求选用合适的器材,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这种做法更具有灵活性和探索性,能使学生全程投入,用脑思考,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列出一定数量和类别的器材,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器材的作用,尽可能多做几组实验,写出原理和步骤。例如在上面给出的器材中,学生就可以完成很多组实验,包括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测定导线的电阻率,改装电表等。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只有一种方法,从器材到实验步骤及表格设计,教材都有一定的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可给出一个实验题目,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器材,自己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方法和步骤,并对每一种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和比较,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又能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得到训练和发挥。
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切实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让实验服务于物理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
教师在演示实验或指导示范性学生实验时,要利用规范的操作,简洁恰当的、文字和图示,准确地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在观察时达到心明(目的明确)、眼亮(观察主要步骤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