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训练的有效途径
2009-10-15王艳春
王艳春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学习者通过大脑有意识的协调发声体、共鸣腔、动力(呼吸)三者的关系,使之达到符合歌唱的最佳状态,从而唱出动听的歌声。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发声的科学原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出美好的声音。但有一部分学生做不到。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音乐素质差,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文化底蕴薄,表现能力差,有胆怯害羞心理,领悟能力低,但有学习歌唱的强烈愿望。如何对这样的学生施加教学?
意大利著名的嗓音医师P.M马腊费奥迪说:“歌唱的真正本质只不过是有音乐节奏的说话。没有正确的说话发声就没有正确的歌唱。”医师的话给了我启示,我从朗读训练着手,从和学生学习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语言入手,使他们首先建立起清晰纯正喷吐有力、声音位置集中、富于音乐色彩的说话声。训练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听
听名家朗读的磁带录音。目标要明确:一是注意听朗读者的音质吐字;二是注意听朗读者是怎样通过嗓音的表象来表达情感。通过听不同作品的朗读,同学们总结出:人类所有的心理情感都可以通过说话的声音有感染力的表现出来,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2 .模仿
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嗓音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生理或音响方面自如的调控自己的声音,从而在心理上赋予嗓音不同的情绪色彩风格来完美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而模仿名家的朗读(从作品的整个感情基调的确立到字音的读法、语言的轻重、语句的间歇、句子的高低起伏变化、朗读的速度等等方面)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朗读的内容主要是诗歌。(以其他体裁的作品如散文戏剧等的朗读为辅)。诗歌和音乐旋律的结合是歌曲的一个艺术特征。它通过形象思维运用精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饱含着强烈的情感,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来表现生活。同学们通过模仿朗读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使他们对人世间的各种情感爱憎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得以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体验。他们心灵中大量“情感表现方式”的储备,为以后创造性的歌唱表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强化规则
经过一阶段的朗读模仿训练后,便因势利导进行语音规则的训练:了解字的发音部位发声方法的着力点以及发音时口舌唇的圆扁升降状态声调的变化。对歌唱的咬字吐字技能系统的提前训练,同学们自然的接受,充分的予以消化吸收,使声音圆润,收放自如。
4.创造性的朗读
随着学习的深入,同学们不再局限于模仿,而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把作品变成自己的心声来有感情的朗读。他们不再只在意自己的朗读,而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指向了别人,互相评价,克服了胆怯害羞的心理,具有了清晰纯正富于抒情的说话声,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促进了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朗读的具体要求:语言的轻重缓急、语速的快慢、句子的升降变化与音乐的表现要素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对照来讲,要轻松地理解它们,运用它们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
5 .正确歌唱方法的建立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升起的地方。当同学们具备了清晰纯正、优美柔和的富于音乐色彩的嗓音之后,开始引导他们进行歌唱的训练。歌唱的真正本质只不过是有音乐节奏的说话,怎么说就怎么唱。从他们自己音域的最低音开始,逐个向上说,无论在哪个音高上说唱,都要求发声器官像说话一样的正常动作,不要有抽紧和突然调整的动作,气息要控制的均匀流畅全身贯通。并同时向同学们讲授声乐的基础知识:发声器官、呼吸系统、共鸣器官以及他们在歌唱中的作用。之后同学们能理解了,就有意识的去协调三种力量和谐的工作,寻求适合自己歌唱的方法。
经过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学生,他们在歌唱时都很投入,没有怯场反应。我和同学们座谈时,问他们在歌唱时心理是什么感受,有一位同学说得好:“我在歌唱时,周围的世界好像不存在了,只有那蜿蜒的旋律像一个穿着飘逸长裙的仙女,牵引着我飞呀飞……”。
这种超越自然的情感体验,这种有理解力有想象力有创造力的歌唱,我认为才是我们歌唱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朗读训练是建立一个正确的艺术的歌唱方法的有效途径,它以情感体验为前提,通过朗读教学的启发和诱导,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歌唱情感,有效的促进了歌唱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