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企业的几点研究
2009-10-14宋学辉
宋学辉
摘要: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如何构建和谐企业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和谐企业;国有企业;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6-0198-01
什么是和谐企业呢?一个企业要做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企业的体制、机制以及各部门之间、干群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员工之间的协调基本就可以说是一个和谐的企业。构建和谐企业应该是具体而实在的,不仅应从和谐企业的表现形式入手,更应从企业的分配、用人、管理和决策等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内容入手,把和谐落到实处。
一、分配合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
分配制度是企业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是否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是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分配制度合理与否的关键,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没有分配上的公平与合理就没有企业内在的和谐。而就目前情况而论,国有企业要实现分配的合理,应当切合实际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找准效益与公平的结合点。国有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企业各部分之间是一个有机协作、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找到每一个工作与效益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在工资分配中追求绝对的公平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实现基本公平呢?笔者认为,有两种办法。第一是在原有工资分配的基础上适当拉开分配差距,体现不同岗位人员对效益的贡献率。这是一种在原有分配制度,体现公平有余而体现效率不足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种调整措施,分配的依据是企业的效益;第二是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分配的依据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种分配方式实际上是以经营者的年薪为参考基数,结合企业原有的分配制度,按责权利的大小来确定分配档次的。它与传统的分配方式相比较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但其公平性则值得商榷。消除这种质疑最好的办法是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和经营者年薪的标准。
二是找准历史和现实的平衡点。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历史背景,能被员工接受的分配制度,应该是以企业原有的分配制度作为参照系而建立的。实际上这种分配是一种略有差距地整体提升工资水平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分配上能够保持总体平衡,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二、用人合适是和谐企业的关键
天时、地利、人和,人是和谐之本,企业的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做到了人尽其才,人用在了合适的岗位,才能实现岗位与能力对等,责、权、能、利对应;形成任人为贤的风气,才能避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才能建立起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干群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因此,用人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实现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呢?
首先是要坚持制度选人与不拘一格相结合。制度选人可以遏制和解决用人中的不公正现象和腐败行为,但它只能解决选人用人中公正不公正的问题,不可能解决合适不合适的问题。要把最合适的人用到最合适的地方,特别是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还必须突破论资排辈等传统用人观的束缚,要用慧眼识珠的才气、甘冒风险的勇气和唯才是举的正气破格以求,才能使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因此,要解决人才选用中的公正问题和合适问题,就必须把用制度选人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结合起来,进而解决用人不公和用人不准的问题,消除用人中的很多矛盾。
其次是要采用德、能、勤、绩相结合的原则。这几个标准是选用人才的政治标准。在品德与廉洁上不过关的干部往往是免疫功能不全带菌、带病的干部,由于缺乏抵抗力,很容易出问题。才干与能力的标准是人才的价值标准,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称得上是人才,而两者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个人的能力越强,品德越高尚,则他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就可能越大。反之,一个人能力越强,但品德越低劣,则他对企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品德如正负,能力如数值,而他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就如同两者的乘积。
三、决策合情、制度合法是和谐企业的保障
民意是和谐的温度计,民情是和谐的晴雨表,企业合民意顺民情则兴,离民意逆民情则衰。因此,以人为本是企业实现和谐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任何一项决策措施出台前要进行充分的民意调查、征求员工的意见、反映员工的愿望、考虑员工的利益,这是确保企业出良策不出恶策的关键,也是决策能否付诸实施、能否保持和谐的关键。把员工放在企业主人翁的位置,用员工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赞成不赞成、有利不有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标准,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了解民情、反映民愿,解决民困,关心民生,实行民主,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才能增加企业与员工之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互信,才能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融洽关系。
同时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的标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依据,是保证企业政令畅通和有序运行的措施。只有企业内在的制度体系完整和协调,构建和谐企业才有保障。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要具有现实、历史、未来的连贯性,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内部政策、制度之间不一致、不协调,甚至前后矛盾,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对待,形成利益上的差别,这是引起内部矛盾的又一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在制定和出台任何一项政策、措施时,一定要充分调查研究,全面考虑,保持内部制度、规定、措施的连贯性、一致性,避免因制度缺陷造成内部的不和谐、不稳定。另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具有权威性,这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环节。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绝对不能形同虚设,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些制度坚持不够,重制度建立,轻制度落实,管理失严;制度的执行不力,制度对人不对事,没有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失范;以人治代替制度,潜规则代替显规则等问题。就出现了制度仅仅是为我所用的工具,降低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管理失效。因而使企业的和谐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因此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协调性和权威性,企业的和谐才会有切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