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2009-10-14李志龙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7期
关键词:城市建筑结构设计

摘要:城市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通过满足城市规划条件来实现城市的基本要求。然而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构成元素,是反映城市特色和风貌的主要载体,其除了满足城市的基本要求外还承担着体现深层的城市意识的任务。文章的研究以建立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模式来寻求缓解建筑与城市之间矛盾的办法,探索促使二者有机契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城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6-0192-02

建筑活动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生产活动,然而建筑活动不是单纯解决工程的技术问题,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社会文明和文化倾向时时影响着建筑的发展倾向。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的系统,涉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建筑作为城市环境构成的主要载体,其发展必然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城市形态而言,我们称之为“建筑”与“城市”的两个概念并没有特别区分,而这恰恰成了中国城市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城市是放大的建筑,而建筑却不是缩小的城市。用今天的话来讲,所谓的“城市”与“建筑”具有平面与空间布局的同构特征,任何建筑都是城市整体的一部分,它们的建成都以其自身的位置、功能、形象、交通流线、导向影响着城市的构成结构。伴随着21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与建筑不再只是简单的图的关系,而是转换为一种互为影响的过程。

一、城市与城市建筑

(一)城市属性

从城市的定义和发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城市的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就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的性质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其生产、生活及其本身的发展与建设有深远影响。

(二)城市建筑

城市建筑指作为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实体来说,具有的能够对其外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景观等的特征与品质产生影响的建筑。也就是说,当建筑或建筑群能够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特征与品质产生影响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说此建筑或建筑群为“城市建筑”;反之,当建筑并不因其自身的存在而对其外的城市空间环境产生影响的时候,我们则可称为“非城市建筑”,或者称为“郊野建筑”。

二、当前城市建筑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建筑的设计程序的不合理

1.单纯看待建筑:单纯而孤立地看待建筑,就项目论项目,忽视综合注重要素之间的关系,忽略整体间的复杂关系;认为整体是各个部分简单相叠的结果。丝毫不考虑与整个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造成了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极度混乱。

2.设计程序的简单化、机械化:当前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与改造,以及单一的城市开发模式,建筑设计以单纯的经济利益和个性表达为出发。为了最求建设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筑设计程序简单化机械化,设计过程中缺乏对城市环境的研究环节。设计的着眼点、设计原则设计构思永远是一个老套路,一个个如法炮制、千篇一律,对城市空间环境和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二)城市建筑的设计管理的不完善

1.城市规划的适应性问题:当前规划以规定性指标内容为重点,对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不够深入,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差,对不同城市以及城市不同地段的差异性不够重视,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控制。由于在编制内容和方法上缺少差别,所以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控制也不尽如人意。

2.城市设计的泡沫化:由于缺乏对城市设计思想的深切理解,不少城市设计成果在内容上,往往只引入了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指导性内容,且形式单一而内容又模式化,对改善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所涉及的城市特色内容缺乏针对性。

3.管理的随意性问题:规划条件过于抽象概括,而直接与城市建设质量相关的,体现城市设计内容的引导性控规指标,由于多为描述型文字内容,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对管理者个人专业水平的要求较高且缺乏统一明确的评判标准,所以在城市建设中难以得到体现。

三、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考虑

(一)城市构成的建筑要素

建筑作为城市的构成角色,不仅决定于建筑自身的特征,同时也受到所处城市环境的制约,并且在不同的衡量标准下而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对性与不确定性。建筑自身的影响因素:

1.建筑的功能。从本质上讲,建筑功能就是建筑所支持的人的活动和这些活动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从历史上看,建筑功能曾表现为某种相对的固定效用,满足一种既定的事实发生模式,单一性和静止性是其主要特征。对于功能的片面理解,使得建筑设计一度被理解为造形设计,并导致建筑与社会生活的脱节。建筑容纳人类活动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建筑产生直接感受的人群的数量、类型与活动范围,从而影响了人对建筑的视觉感受。所以建筑功能意义上的使用者的感受,应该是衡量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的功能可以说是影响建筑作为城市构成主要的因素之一。

2.建筑的形式与风格。是指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外部体形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建筑空间又取决于建筑功能的需要,因此,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有直接联系。使用功能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间,因此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式,从这一观点来说,建筑功能决定了建筑形式。

3.建筑的文化意义。除了自身作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之外,建筑往往还被赋予其他的内涵:历史的、文化的、商业的或是政治的意义。这种超出视觉感受之外的特质并不会对城市空间本身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却可以通过作用于作为城市空间感受主体的人的心理,来影响人对城市空间的感知,从而造成空间品质在主观感受上的变化。

(二)建筑对城市构成影响分析

1.空间构成。城市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建筑构成的,建筑作为城市实体空间的构成,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建筑的位置、体量、尺度和组合形态上。建筑实体与城市空间界面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与环境底界面构成要素的关系——即与道路、场地关系;与周边围护面的关系——即与周边建筑的组合关系。

2.功能构成。从城市功能出发的建筑设计实际就是建筑的城市公共化空间设计,其有双重属性:城市属性与建筑属性。

3.景观构成。城市景观可以看作是城市的外在形象,就其构成的主要因素而言,又可以分为:自然因素景观和人工因素景观两个方面。

(三)关于城市文脉和建筑的关系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建筑的艺术价值一部分是公共的、普遍认同的,一部分是相对的、主观的、带有时间和地域性的,这种价值归于文化价值,取决于建筑外部的实体环境和历史文脉。

四、结语

城市是由多个层次、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必然给城市的建设带来相应的复杂性。同时,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多种力量共同影响着今天的城市建筑,这种多方的利益行为之间必然会有冲突和矛盾。在对现实城市建设的各种复杂的、矛盾的权衡和决策过程中,建筑设计的原则由于各种价值的相互影响必须进行目标的权重分析,才能在下一步的实施中确定方向。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是从城市的角度对建筑设计提出的新需求,是一种新型的适应性建筑设计类型。在城市更新快速发展,多种力量决定城市发展方向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出发的建筑设计是重点解决、全面协调、主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曹春华.转型期城市规划运行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4]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张承安编著.城市发展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志龙,男,供职于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方向:民用建筑设计、规划等。

猜你喜欢

城市建筑结构设计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城市建筑暖通设计新理念的探析
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浅析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BIM结构设计应用
某排水虹吸井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