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2009-10-14陈激扬
摘要:文章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出发,从质量保证、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6-0113-02
一、质量管理及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期工程的施工和验收遵照下列标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CJJ1-9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建设部建城[1992]68号“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规定”;建设部城建司(95)城建市字第1号“市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补充规定”;进行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本工程将确保优良工程,终身负责、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分项工序合格率达100%。为确保以目标,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确立质量管理程序,坚决按程序办事
(二)采取目标管理,建立质量责任制
1.质量目标是工程施工的最终目标,管理目标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强有力的保证。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达到优良标准,故此必须制定出一整套能达到质量优良工程的管理制度。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由主任工程师担任管理小组组长,每个施工点设专职质检员,所有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规程和技术规范要求,并贯穿在施工全过程。
工程从开工到中间施工的工序交接,直至竣工,每个环节均认真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工作,项目经理部对公司负责,质量管理小组对经理部负责,各工点施工员和质检员对管理小组负责,层层把关,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考核。把质量指标与经济直接挂钩,突出质量在分配中的作用,并行使质量否决权。
2.每道工序均须进行自检,由各工点质检员负责此项工作。对各项工程的检查项目、方法和要求标准或允许误差等由施工班组配合质检员自检后报管理小组,经抽检无误后将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复验认可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排水管道的基坑,垫层回填土等,每项工序都要把好质量关。严格按程序办事,绝不能马虎了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施工达到优良标准。
3.做好技术交底,测量实验工作。每项工程在开工前,组织施工人员和有关测量、试验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核对技术数据,掌握和领会设计意图。提前做好测量放线工作,经常检查校核中线、标高等,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及时向当班施工员反映,重新操作到符合要求为止。施工员在安排工作时向现场施工班组分项进行技术交底,各施工要点等,逐条逐项落实措施和质量要求,使操作人员明了质量目标,明确规范要求,保证施工质量。
4.建立质量检查制度,进行质量监督。每月每旬均定期进行质量检查,施工过程中不定时抽查质量情况,质量监督和控制贯穿施工全过程。严格遵守上道工序检查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制度,保证各工序质量项目合格率达100%,从而保证整个工程达到优良水平。
另外,对各分部,分项工程中的重点部位,特殊部位的质量制订文字性的保证措施,之后按章办事,不得有任何的马虎。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的过程中质量控制贯穿始终,从原材料的购买,生产要求的投入,到施工过程及完工结束,质量控制包括每一个环节,严格质量控制是做好施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为了加强对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我们人为划分几个质量控制阶段,这样可以分阶段地进行质量控制。划分过程一般按时间可以划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一)事前质量控制
是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
1.施工准备的范围。施工准备的范围包括全场性施工准备,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准备以及项目开工前和项目开工后的施工准备。
2.施工准备的内容。技术准备,包括: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施工图纸;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编制项目组织设计等。
物质准备,包括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
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项目组织结构;组织施工队伍;对施工队伍进行入场教育等。
施工现场准备,包括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制定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二)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质量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隐蔽工程有验收;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等措施。
(三)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组织联动试车;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
在进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人为核心;以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一切用数据说话;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每个建设方都希望自己得到的是一个在质量上“完美”的建筑产品,但这种“完美”是和施工技术及施工投入相联系的,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下,“完美”的施工质量似乎又是那样的难。
但作为一个施工企业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找准“施工投入”与“施工质量”的平衡点。“质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一次质量事故的出现、一次“偷工减料”问题的发生,都可能意味着一方市场的丧失,也可能意味着你从此不再被信任。特别在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投入,争取好的质量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怕困难,世上事抵不过“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去做了,总会有好的回报。
从施工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实“质量”和“投入”之间的线性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陡峭。在其中起缓冲作用的还有“质量意识”,这是软性的,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质量意识”强的企业,取得的质量表现要比其它企业好得多。加强“质量意识”培养是当务之急,否则等待企业的将是更大的挫折。
三、结语
本文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以工程施工项目为研究对象,从质量管理措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及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新华,韩征清.质量管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2]JICA.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echniques[M].Japan:
Osaka.1989.
[3]张是勉.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4](瑞典)桑德霍母.王晓生,等译.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5]周朝琦,侯龙文.ISO900.质量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6]丛培经.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The Character Institution of Building.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ject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S].Longman Singapore Publishers. Pte Ltd.1996.
[8]]Michael 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85.
[9]Alfred Chandler.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作者简介:陈激扬,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