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9-10-14李晓梅
李晓梅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
学生中不乏心理扭曲者。如富家子女养尊处优而使自己唯我独尊,贫困家庭子女自认低贱而令自己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到失落等等。鉴于以上诸多问题,给予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与适应环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村小学却因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是一片盲区。
造成农村小学学生大面积的心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出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本人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品德高尚,思想健康就是心理健康。其实,这是根本不懂什么是心理健康,更谈不上教育了!
第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的问题。
第三,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们想认认真真地去做这方面的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四,小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这些问题更是闻所未闻,而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普遍被接受的论点是:“教师生如父母,教师对学生也没有什么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些。”“打两下”“惩罚”是否对学生的心理已构成了伤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障碍?这样做是不是对孩子贻害无穷?也就无人问津了。
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同样都是一群孩子,同样都在听你讲课,为什么取得的效果不同?其决定因素是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的差异造成的。
对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去认真对待,仔细研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因素。“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他们具有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地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笔者在长期从事班主任的工作中,总结出这样的体会:
一、了解并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学生都有个别差异,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切忌一刀切,否则,教育本身就变得枯燥无味。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往往给学生设计了他们想象中的发展方向,如果学生的发展方向稍有偏差,就会受到责难,这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但有利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二、正常的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
学生生活要有节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按时起床、按时上学等等。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在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热爱学习;在家尊敬父母。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教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觉性,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会产生“人长大了为什么要读书,做作业多累啊!”的厌学情绪,出现逆反心理现象。
三、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生活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我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来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1.利用好主题班会活动
五年级正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我在学校其他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班会: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卡片上写几句描述自己特点的话,但不能出现自己的名字。卡片收齐后,老师把这些卡片发给大家,请大家根据卡片上的自我介绍,猜猜卡片上的同学是谁,猜中之后,还要介绍这个同学的优点,同时指出他的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希望。我们班有一个叫张东泉的同学,这个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当同学猜到他时,给他提了很多优点。这使他受宠若惊,简直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对同学们说:“我没那么多优点,同学们这样相信我,我一定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希望,和大家一起进步。”果然,这名同学不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2.开设“知心热线”
学生有了心理障碍,或受了委屈,不愿意当众提问或书面提出,特别是一些敏感问题。如对异性产生好感怎么办?或偶犯错误,受到批评,丢了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等问题。这时,学生急需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于是,我就利用电话,在班上设了一条“知心热线”。在“知心热线”中,学生可以与老师敞开心扉,得到老师真诚的帮助,从而解脱苦恼和压力。如有个班干部,四年级时偶犯错误,被撤销了班干部的职务,她感觉丢了面子,思想上有了包袱,很长时间振作不起来,甚至产生转校的念头。在“知心热线”中,她把自己的遭遇和想法说出来,我耐心地开导她,让她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过失,相信同学也会正确的对待她,这使她又重新振作起来,再次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3.在现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学生因对自己的成绩过于紧张,反而影响了成绩。针对这种状况,我让同学编了一个小品,题目叫“可贵平常心——谈从容应考”。由四个学生分别扮演考前紧张和考前放松的两个同学,另两个同学分别扮演他们的母亲。同学们通过看小品表演,懂得了考前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自己和自己比,没有过重的负担和压力,反而发挥得更好。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及积极向上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班主任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