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2009-10-14李红
李 红
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修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教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只有不断的思考,才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学,没有思考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果教师的教学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吸引学生的魅力,是对教育的亵渎,也是缺乏人道精神。
这几年,大家都在关注新的《课程标准》,课标是课程标准,并不是具体教学法的标准,“新课标”出来了,新教材出现了,教学方法应该怎样改变呢?我们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个性,然而我们的教师、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应当体现个人的风格呢?
笔者这些年多次听课与评课,也参加了一些大型教研活动的交流,颇有感受,喜欢观察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一如写文章,或质朴无华,或清丽委婉,或大气磅礴,或机敏厚重……
有的教师上课,自有一种控制全局的威势。当然,这种控制有时候是不知不觉的、无意识的。有的学生往往会说“不知不觉就跟着老师转了”,“完全被老师吸引住了”。有人会提出疑问,这不还是“我讲你听”吗?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体现在哪里呢?然而,谁也不该否认,在某些时候,课堂也需要一些这样的“教学魅力”。
有的教师喜欢从容潇洒地上课,就像和学生拉家常一样,学生会觉得,这是我的老朋友,这是我的慈祥的父亲或母亲,这是我一位老邻居……这种从容的风格一样能感染学生,使之如沐春风。
有的教师课堂上言语很少,但他们提出的问题让人意想不到,这些问题只有肯动脑筋,善于思考的教师才有可能想得出来,他们的学生也如他们一样,喜欢思考问题,而不爱多说话……
笔者在观察中思考,无论是哪种教师的教学风格,只要能让学生在你的教学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是值得推崇的。听课的体验告诉我:认真听课是非常累的,更何况本来就存在着“遗忘”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接受情况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我不喜欢沉默的课堂,师生缺乏对话意识,没有互动过程,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伤害,因为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提高。
风格延读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有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师应当从教学个性的角度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教学,感知自己的实际位置,启迪自己向高层次攀登,不能只停留在“匠”的层面上,要向“师”迈进。众所周知,匠的技巧再高,难有创见,师则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善于创造。我们的教师如果能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语文学科,你就是成功者。照本宣科不是风格,人云亦云也不是风格!风格是思想,风格是创新,风格也体现着教学原则,只要有进取心,建立和发展自己的风格并非难事。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在中学课堂,由于升学压力大,很难见到多彩的风格了。大多数教师面对收录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的教科书,却永远用一种方法去教,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完全由教师一人承担,教师唱着“独角戏”不厌其详地讲,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格守旧法不放,上课“中规中矩,有板有眼。”小学课堂却截然相反。教师近年“与时俱进”,搞起“做秀比赛”。大多数教师使用多媒体,即使设计不出像样的课件,只要能点击出两三个动画,设计出学生讨论、辩论的“研究性样子”似乎这就是好课了。以现在条件,要在一节课上玩点花样,或者把一篇文章讲得“头头是道”都很容易,然而这毕竟还是低层次的,体现的旧观念,所以不足为训。
其次,我们的教师缺乏学习精神。
许多教师多年不读一本书,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从来没有外出学习过,手里除了习题集、练习册,就是一本参考书,有的教师甚至把参考书当作“圣经”,没有参考书就无法上课。我听过一年级语文课《咏鹅》,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所讲的课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一致。原因是他们手里有着相同的教学参考书。面对这样的群体,讲教学个性和风格,实在是很遥远的事。
当然,要想使我们的教师保持教学个性建立自己的风格,必须要有宽松的环境、同行的包容、学生的支持、行政部门的理解等等。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既应当是一位有高度自立意识的思想者,也应当是一位创新者。我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只要能树立终身学习语文的意识,你用什么方法,是你自己的事。
教师风格不存、个性不存,意味着教学生命的死亡,随着课程标准的执行,也随着教育科研的发展,语文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变化。一个抱残守缺,没有自己风格的教师,在未来将没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