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

2009-10-14林玉琴

文学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预设师生生命

林玉琴

“创造性阅读教学”这个概念的重点是“教学”,“阅读”是教学的对象,“创造性”是教学的策略,这种策略关注的中心是创造性,即主动地发现问题和多角度地解决问题。由此看,“问题”是组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纽带”。那么,问题由谁预设,由谁生成,预设与生成有怎样的关系?

一、教师是预设的主体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国家意志,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字典意义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要求教师有目的地选择问题,有系统地排列问题顺序,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活动;所谓“引导”,强调教师示范性地“教导”,注重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珍视教师有耐心地“辅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预设“教学”问题。

教学预设(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是教学中的确定因素,充分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一般说来,预设得越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就越深刻。要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预设教学。也就是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体会他们认知的局限性。预设学生会提出的问题,预设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学生是生成的主体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境中“独立”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生成”问题,以求在课堂的“多维”对话中得到解决。

学生在课堂的多维对话中,常常会在老师与同学的问题驱动下产生新问题,这就是课堂生成。生成,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生成是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生成的主体是学生,本质是一种探究。

生成,保留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任何教学设计与策略,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都可能会调整、重组,甚至完全改变,预设的方案仅仅是一种选择而已。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真实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最真实自然的课堂。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想得以充分的暴露,师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课堂教学也因此充盈着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生成,保留了课堂的真实本色。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三、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

预设和生成是和谐统一的。教师是实现预设与生成相平衡的“桥梁”,要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生命观”关照下的教学内在本质是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过程,要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关注预设,更关注生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与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预设与生成并不是水火不容、互相排斥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由此,教师应当把课堂看作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平衡的多元发展过程,多一份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发展。要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才能建立师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新课堂。

猜你喜欢

预设师生生命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麻辣师生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浅析预设的应用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