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情境 活化课程

2009-10-14杨娜青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8期
关键词:讲文明豆芽品德

杨娜青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这种兴趣的激起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

创设动手实践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创造

参加动手实践活动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还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而且,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多动手,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灵感;多动手,就可以找到创造的途径,不断提高创造发明的能力。

在进行《美丽的秋天》这个单元活动时,我设计了一个小主题《秋天的水果》,带学生到水果摊、菜市场实地探究秋天会有哪些水果。在课堂上交流时,他们谈得津津有味。我抓住这一契机开展“水果拼盘大赛”,正是水到渠成。有一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我经常吃水果,但是让我做水果拼盘,还是头一回……好不容易完成水果拼盘,但我的作品实在是太不出众,只能名落孙山。但是看到自己终于有了劳动成果,我心里还是挺自豪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是下次再组织水果拼盘大赛,我相信自己会名列前茅的。”

学生正处于爱动手、初具创造力的时期,但这种创造力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培养。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应当着眼于时代的需要,努力给孩子“松绑”,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上下更大的工夫。

创设扮演角色的情境,让学生乐于体验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独家经营”的教学方法,应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中角色扮演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由于角色扮演使受教育者亲身体验了所扮演角色的言行,使之感受深刻,往往能够引起学生较大的心理变化,常常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又捧又宠,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所以,孩子都不知柴米油盐贵,也不知家长家务的繁忙。于是《今日我当家》这个活动主题就应运而生了。活动规定:教师事先发函给家长请给予支持,时间定在双休日,由家长任选一天。在当天,学生要安排家里的财务支出。在家长送来的感想中,某家长认为:“我觉得‘今日我当家这个活动举办得太好了。它让我看到了孩子在学习之外的一面,实为难能可贵。一开始,孩子当家、管帐,显得很兴奋、出手很大方。在准备晚餐时,他已捉襟见肘。在我们出门前,他说要上个厕所。可过了好一会儿,他还没出来。我进去一看,他正在用力地倒着存钱罐里的钱呢,我们也没戳穿他。在商店里,我故意指着香肠对他说:‘你再买根香肠吧。他却说:‘我早上吃过了,现在不想吃。第二天,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孩子不再当家了。但看得出,他不一样了:前天说要买的赛车也不要了;买菜时我要买螃蟹,他却摆手说不要买,太贵了……现在的孩子平时太受宠了,不知父母辛苦。通过这个活动他亲自体验并懂得了这个道理。感谢这个活动,真希望这种活动以后能常开展。”

学生亲身体验了家长平时的角色,发现了这与自己平时想象的父母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他的内心起了变化,思想也起了变化。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角色扮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愿望,并提高了学生语言交流与解答问题的能力。

创设带有生活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明辨是非

立足于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行,是品德与生活课的目的,也是本堂课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是非观念较弱,会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一句话说得好:告诉孩子什么是错误,不如带他去体验错误。所以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情境中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在第一册第四单元 “懂礼仪 有礼貌”这个主题中,我设计了一个活动主题“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地感受一些文明或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让他们净化思想,进而调控自己的行为。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要求他们采用摄像、拍照、采访记录等调查形式。一位学生在汇报时发言:“我们这一小组在陆煦爸爸、宏伟妈妈和欣然妈妈的带领下先来到信益商场(出示照片),里面的人在买东西的时候都是慢慢地看,没有吵到别人,我们觉得他们很文明。接下来我们来到集文书店,人们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看完书都能把书放回原地。同学们(出示照片)一定也喜欢到书店去,希望你们能像他们一样不大声吵闹,做个文明的小公民。后来我们又去了长宏电影院,那里的叔叔告诉我们来看电影的人有的很讲文明,可是也有的小朋友带零食来吃,吃完就把垃圾乱丢在地板上。你们不能学习那些不讲文明的小朋友,那样你也会变成不讲文明的人。虽然我们只去了长宏电影院、信益商场、集文书店,但我们想告诉同学们,公共场所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影响别人,这才是一个讲文明的小公民。我们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把“做一个文明小公民”的这个抽象、严肃且理性的话题,变成了一次生动活泼的小组汇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展现自己参与社会活动的成果;展现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果;展现自己小组间团结协作的成果。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受到文明行为及良好品德的熏陶,对不文明行为现象给予了唾弃。同时,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进行多元的评价:对材料中的人与事、对周围的同学、对自己等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评价,使课堂中的评价体系更好地为学生的品德培养与发展服务。

创设富有悬念的情境,让学生乐于探索求果

长期以来,学生经历的课堂大多数是习惯于从概念、知识、理论和结论出发,按课本的知识体系循序教学。所以,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改革,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别致新颖、富有悬念的情境,则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在“种豆芽”这个主题活动中,进行种豆芽活动之前,我没有开门见山地说出主题,而是先出示两盘豆芽:一盘是菜场买来的又白又水灵的豆芽;另一盘豆芽,根又细又长,身子瘦瘦的,整个豆芽呈紫红色,看起来不太像豆芽(老师提前制作的)。这两盘豆芽引起了学生的争议,学生都想知道为什么用同样的绿豆,用同样的制作方法做出来,可是竟出现了这样两种不同的豆芽。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制作豆芽。在制作豆芽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分析,汇报交流自己的结论,再由教师概括、总结,从而得出准确结论:原来是我们用来装豆芽的瓶子又高又窄,绿豆不好住。而且我们又一天掀开看好几次,这是不对的。还有,最近的阴雨天气也是一个原因。知道了这几个原因,我们还要再做一次,这次我们一定会成功。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如实地详细地记录实验现象,学到了关于培植豆芽的方法,训练和培养了实践能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动手求知的强烈意识。同时,老师事前设置的悬念被他们用实践得出了结论,令他们有了很强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

讲文明豆芽品德
讲文明·树新风
一言一行讲文明,一点一滴筑文明
吃豆芽有助于防癌
豆芽也是治病“好手”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无根豆芽≠毒豆芽
论茶的君子品德
讲文明,树新风
不讲文明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