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中学思品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009-10-14陈泽奎
陈泽奎
【摘要】 正确把握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点难点。理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系,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改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关键词】 思想品德重点难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非常重要,新课标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教材构建了新的平台,以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内容,是实践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新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新颖,可读性强,是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及环保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我们必须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是我们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1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
所谓思想品德的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或最关键,最有现实意义的部分,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比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中的权利与义务这两个概念及其辨证关系的原理,无论是在第一课还是在全书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是贯穿于法制教育的主线,是理解宪法和法律的理论和知识基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部分。所以它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七年级的家庭社会教育,八年级的道德法制教育,九年级的国情教育的理论都贯穿于各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主线,都是教学的重点。
现代教学思想把突出重点视为重要的教学原则,并把它列入系统和系统方法的最优化理论之中,说明“整体的教学最优化的是由选择和实施教学的所有基本成分,即任务,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的最优化方案的方法综合而成的。”突出重点乃是教学最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如能轻重有序,把握其要,就会契领以顿,百毛皆顺。对重点部分讲深讲透,学生则一通百通,次要部分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总之,突出重点是符合思想品德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教学思想,是高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如何突出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五点体会:
1.1要准确地研究教学重点。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可概括为三点:①教材体系中带有基础和核心性质的概念和原理,其它概念和原理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和发展的。如宪法与法律的概念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公民与人民之间关系概念及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都属于上述一类。②带有总结概括性的观点,在教学内容上有统领作用。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开篇有这样的论述:“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管理国家的权利。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指得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所以称之公民的基本权利。”章节结尾又说:“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生命之树常青,法律就是那普照的阳光。”这一总结性的概括,既概括了下面的教学内容,总结了前面的教学原理。③合作范围较广的概念和原理,并能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宪法中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涉及到后来讲到的各种法律知识和法学原理。对青少年来说,他们普遍存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的倾向,强调自我价值,只要权利而不履行义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不懂得法律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教学中把权利与义务作为重点教学就能很自然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地。
1.2突出重点与照顾前面相结合。突出重点是思品教学的精髓思想之一,但不能把它理解为只弹一根弦。因为重点与非重点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非重点的补充、衬托,重点也难以发挥功效。俗话说,红花要靠绿叶衬。如果把花突出到不要绿叶衬托的程度,花也就不美丽了,例如讲宪法时,而忽视其他普通法律的作用,是不准确的,大家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其他普通法律是子法,一定要让学生懂得母法与子法之间依附的关系。宪法只是非曲直从宏观方面来确定国家的本质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而子法是对宪法进行较全面的详细具体的补充说明。如果没有子法相关配套实施,那么宪法就束之高阁一纸空文了。因此在讲解法律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全面,做到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1.3要做到精讲。所谓精讲,是指教师传授知识的全过程都要精,并非专指课堂上讲述。精讲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精选教学内容,选择精华所在;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设计精当;③课堂讲述要精炼,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讲,说话不拉扯,不罗嗦,语言精炼,条理分明,要言之有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1.4要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是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教材的关键,掌握知识的精华。掌握知识就是使学生感到知识已成为自己的东西,融化于自己的智慧之中。正如苏霍姆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说:“真正的掌握知识的情况下发生,即学生感到了知识是他进行智慧努力的结果,他自己支获得知识,同时找到了运用知识的领域,从抽象真理再过渡到接触的具体事实中去的方法。”当学生把问题的实质弄明白以后,就会顿然领悟,似乎一片黑暗一下子被鲜明的火光照亮了。
1.5教学中要做到举一反三。在备课、讲课、解答问题和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这是因为在学科体系中,知识内容有本质非本质,重点非重点之分。举一反三中的“举一”就是掌握更多与本质、重点相关的知识,使之转化某种能力。能否做到举一反三,关键在于“举一”。
2思想品德教学的难点
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也还要突破难点。所谓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概念,原理和观点,虽然现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处理手法好,用社会事例,具体案例及相关联结与课文中的理论联系起来,文句通俗易懂,学生易学易记。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不少难点。其原因是在现阶段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方面,有其三个特点:①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缺乏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一旦接触到抽象的基本概念原理时,就感到深奥难学,不好理解;②由于是新教材,教师处理不太适应,学生基础知识肤浅,一时难以构成知识体系,当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事例进行分析时就感到困难;③学生思想比较单纯。看问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虽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许多看法带着片面性。如讲到“人格尊严不可辱”时就认为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而不是从法律角度去认识人格尊严。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必然会形成难点。针对上述特点,我在教学中尝试一些突破难点的方法。
2.1丰富学生实践经验,逐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际锻炼,并运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采用归纳法,有具体到抽象,教材中虽然列举了事例案件,但由于课文篇幅有限,不可能举出更多的例子,这就要求老师挖掘出更多的不同事例进行比较分析,或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例来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使教材内容化难为易,顿然领悟。
2.2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相互连接,形成系统。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从学习宪法入手,让学生认清宪法制定的国家性质,从而懂得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权利,而后所说明的诸多的权力都是在宪法的指导下才会有的,而权利得到保证后,公民也应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这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一目了然,让学生能明确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2.3化整为零,各个突破。任何复杂事物,都是在简单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简单事物是进一步认识复杂事物的桥梁。从简单的问题到复杂的问题过度时,先要化整为零,然后各个击破,一步步加深,由浅入深,让前面的问题作为解决后面问题的基础。最后集零为整,进行归纳,攻克难关。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公民的义务”一节先引导学生这样分析:①什么是法定义务?②什么是道德义务?③他们之间区别是什么?又有什么联系?这样一层层剥脱,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2.4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深是由浅而来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由浅入深是很重要的。“深”就是深入事物的本质,抓住现象中最核心的问题,抓住疑难问题的关键深刻地加以分析。浅出不是指讲的浅,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事例,分析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为此,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弄懂教材难点问题的精神实质,考虑选择突破难点问题的典型材料,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去阐明深刻的道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5正视现实,以理服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正视现实,让学生讲话,又要以理服人。例如讲到“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个难点时,既要承认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法经营坑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存在种种欺诈行为。这些我们都知道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使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同时消费者也要文明礼貌,态度谦和,不能无理取闹。也要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权益。这样才能克服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总之,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很多,这里只是对自己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和一点肤浅体会,真正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还有待于更深的探讨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