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09-10-13周才春杨寅桂
周才春 杨寅桂
改革开放以后,江西省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实施“菜篮子工程”以后,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供应数量充足,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面对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到来,江西省蔬菜产业应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江西蔬菜生产现状
1.1 生产规模与发展过程及分析
据1978年统计,全省蔬菜面积6.67万hm2,到1982年播种面积也只有8万hm2。1988年底,国家提出“菜篮子工程”后,全省蔬菜面积进一步得到扩大,蔬菜面积为19.9万hm2,1992年增至31.79万hm2,尤其是1993年我省实施“菜篮子工程”以后,每年均以3.33万hm2的速度发展,至2001年全省蔬菜(含西甜瓜,下同)播种面积达70万hm2,进入了全国前10位,总产达1386.5万t,产值近100亿元,从此以后,蔬菜面积基本稳定在73.33~76.67万hm2。2007年,全省蔬菜、西甜瓜播种面积为76.67万hm2,其中蔬菜面积68万hm2(其中商品蔬菜47.3万hm2),产量1600万t,其中蔬菜产量1350万t,产值达120多亿元。
目前,由于国内市场的蔬菜产品产量已步入相对稳定和充裕阶段,并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品种结构性供过于求的局面。近3~5年来,国家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实施了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并收到了明显效果。对蔬菜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使部分种菜技术水平不高,市场体系未能形成,经济效益不好的地区,多又改菜种粮,致使蔬菜种植面积出现相对稳定甚至有所回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为蔬菜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提供了机遇。而今后一段时期内,蔬菜优势产区能否真正形成优势,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品的竞争力。
1.2品种结构
经调查,江西蔬菜品种的结构比例(不包括西甜瓜)为:叶菜类占35.2%、瓜菜类占9.9%,块根块茎类占15.8%,茄果类蔬菜占14.6%,葱蒜类占6%,菜用豆类占6.6%,水生蔬菜类占2.3%,其它蔬菜9.6%。
1.3区域布局及产销情况
蔬菜生产遍布全省各地。在多年发展蔬菜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和适栽蔬菜种类及品种,形成了5个蔬菜产区。
1.3.1赣东北蔬菜生产区。主要发展精细蔬菜和“春提前”蔬菜、水生蔬菜、块根及豆类蔬菜。如我省蔬菜面积最大的乐平市的灯笼椒等辣椒系列、水芹、莲藕、莴笋、甘蓝、凉薯等,浮梁、婺源、德兴县的食用菌系列,黎川、广昌县的茶树菇、白莲等,铅山县、上饶县的红芽芋、菜用豌豆,玉山县的茭白、白玉豆等。主要销往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等市及方圆400km的一些城市。如乐平市外销蔬菜达56万t,销往长江三角地区占50%;铅山县红芽芋10万t左右,70%销往上海、江苏、浙江。
1.3.2赣南蔬菜生产区。主要利用遮阳网覆盖发展夏秋蔬菜。如寻乌水咸菜,信丰萝卜、草菇,龙南荷兰豆、毛瓜、上海青白菜、反季节香菇,全南黄瓜,定南甜椒等,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沿海城市及港澳地区。如龙南县近2.33万hm2商品蔬菜、9万t产量,70%销往广东的一些城市,其中有上海青白菜133.33hm2、西圆椒(甜辣)40hm2、红菜心66.67hm2基地蔬菜基本全部外销。
1.3.3赣北蔬菜生产区。主要发展“秋延后”蔬菜和高山蔬菜及水生蔬菜。如瑞昌的高山辣椒、山药、莲藕,九江、德安县的大棚蔬菜,湖口县的黄花菜,永修县、修水县莲藕等,主要销往南京、上海、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1.3.4赣西北蔬菜生产区。主要发展地方特色的蔬菜,如万载龙芽百合、生姜,新余魔芋、香椿,上栗的白皮黄瓜,芦溪县的芹菜,安源的肉丝瓜,上高县的西葫芦,铜鼓县的反季节香菇,奉新县的毛芋,安义县的叶菜类,高安县的鸡瓜×吉林辣椒、芥菜蔸等,主要销往广东、湖南、湖北、港、澳等地。如高安辣椒每年播种面积0.67万hm2,产量17万t,外销数量达12万t,70%销往湖南、湖北省等各批发市场。
1.3.5赣中蔬菜生产区。主要发展“春提前”蔬菜和地方特色蔬菜,如永丰县的早辣椒、番茄、黄瓜、西葫芦、魔芋,吉安大叶空心菜、韭菜花,吉水螺田大蒜、生姜,乐安县的茄子,泰和县竹蒿薯,兴国县的生姜等,主要销往福建、浙江、湖南等距江西方圆500km的一些城市。如永丰县商品蔬菜面积1.07万hm2,产量46万t,外销数量达39万t,主要品种是辣椒系列、黄瓜、冬瓜。
另外,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供港蔬菜企业,扩大供港蔬菜量,提升我省蔬菜发展水平。近几年来,全省各地积极建立供港蔬菜基地,从建立的基地情况来看,供港蔬菜发展势头非常好。据调查,由香港老板来赣建立的蔬菜基地有6家,面积近133.33hm2,由当地老板建立的蔬菜基地达几十家,面积近0.67万hm2。这些蔬菜基地的建立,为江西蔬菜的提升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4安全质量逐步得到提高
几年来,我省在加大已认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监管力度的同时,积极引导组织各地申报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截2007年底,全省通过专家审定的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200多个,面积10万多hm2;另外,永丰、乐平、高安3县(市)被农业部审定通过列入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4万多hm2,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大改善了我省蔬菜产品质量,促使了我省蔬菜朝着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安全卫生方向发展。如南昌市蔬菜产区经农业部定点农残抽检,在全国达标率综合排名属前10多位,大大降低蔬菜农残在市场的超标率。
2 影响我省蔬菜产品提升的主要问题
虽然江西蔬菜生产已具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要把江西建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蔬菜产业基地,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2.1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不畅
由于整个农业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发育程度,以及流通秩序等方面的因素,加之,农户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蔬菜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农民直接进市场的局面不改变,就难以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江西蔬菜加工企业尚少,净菜配送的企业更少。以营销为纽带的菜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蔬菜是鲜嫩产品,运销风险性大,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承受能力有限,需要政府的扶持,而目前尚缺乏有关的政府扶持。
2.2质量不高
我省在花色品种上、时令上、营养成分以及无污染产品开发上,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尚有差距。近年来,由于菜农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时有发生。此外,地方特色蔬菜品种开发力度不够,“好的东西不多,多的东西不好”。
主要有:一是产品的商品外观质量不高,即产品色泽、大小、形状的整齐度不高,多数上市的产品未能分级;二是产品的营养度和风味品质不高,如黄瓜的黄瓜味不浓,番茄的番茄味不浓,辣椒辣味太重等;三是产品的安全、卫生存有隐患,不能令消费者放心;前几年曾有赣南某县蔬菜运到沿海某城市后,由于安全卫生不达标,不准进入市场;四是产品整体包装等滞后,缺乏产地标识,保鲜运输措施不力,降低了蔬菜市场竞争力。
2.3良种繁育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省目前的蔬菜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尚不完善,蔬菜种子市场较为混乱,以劣充优、以假乱真等坑农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不同的品种存在一定的区域适应性,从外省调入的种子,往往会发生不能适应本地自然条件而生长不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等现象。
2.4科技含量不高,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仍处起步阶段
江西农民的科技素质偏低,科技对蔬菜的贡献率还很低,实用技术推广普及速度滞后,单产低,蔬菜生产设施化栽培的程度仍然不高,对不利气候和复杂的市场需求应变能力不强,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周年均衡性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无公害蔬菜工程刚刚起步,推广面积只有2万多hm2。部分菜园的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过分依赖农药,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增加生产成本。
主要有:各生产技术标准化制定落后,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标识的申报困难;有了标准和标识也很难落到实处,更没有可运行的模式,标准化生产仍然是一句空话;产地环境检测、产品检验体系相当薄弱,无经费购制仪器、设备,即使有了仪器、设备,缺乏熟练的操作人员;有了仪器、设备和熟练的操作人员,而又缺乏运转经费等问题。我省蔬菜生产的紧迫目标是全面推进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这也是提高江西省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目标和举措,而上述问题若不能逐一解决,则此目标难以实现。
相应的科研力量、设施、经费等未能随产业发展而相应发展,导致蔬菜科研滞后,形成了大产业、小科研,甚至有些地方无科研或科研下滑的局面。在蔬菜设施栽培、外销蔬菜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引进、设施环境与蔬菜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设施栽培温、光、肥、水、气关键技术指标研究,危险性病虫害(根结线虫、土传病害、韭蛆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产品包装、运销技术标准研究等,都很少或尚未进行研究。群众创造的经验深入总结上升不够。在维持一定产量水平基础上,提高产品品质的科技培训和树立的样板工作任重而道远。
2.5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加工业落后,品牌意识淡薄
江西蔬菜加工技术水平落后,生产规模过小,蔬菜年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2%~4%,而且以腌制品、罐头制品、冷冻等较低附加值的加工方法为主,保鲜、干制、汤制等较高附加值的加工偏少。另外,全省树立了蔬菜品牌的寥寥无几,品牌意识淡薄。
3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对全省重点蔬菜产区的调研和蔬菜发展态势的分析,我们认为:江西蔬菜已不再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品数量的增加,而是要以实现蔬菜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五要素为目标,以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为主,以设施栽培蔬菜、外销和出口创汇蔬菜、名优特产蔬菜和食用菌为重点,调优结构,形成优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并重点提升蔬菜产品处理、加工水平、全面提升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产品,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进一步加强对蔬菜产业的领导
近十几年来,江西蔬菜产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农村劳力和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丰富市场供应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密不可分。面对目前江西蔬菜发展的新机遇和产业发展升级的众多难点和深层次的限制因素,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强财政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标准化体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蔬菜质量安全监控检测体系建设。
3.2加强蔬菜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的建设
首先,要加大对蔬菜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设施蔬菜、外销蔬菜优质专用品种选育和引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和产品处理、加工技术的研究,为蔬菜产品提高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次,要注重发挥省、市和重点蔬菜县(市)蔬菜科研和教学科技力量优势,省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以项目将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开展科研协作,形成科技创新优势和科技创新体系。
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可在现有技术推广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管理体制,增加经费支持,并结合开展科技示范、技术服务,建立起有效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技术培训要分层次开展,省市蔬菜科研部门和省、市专业学会、协会,应建立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发布制度,并编印发行科学性强、操作性强的科普书籍。培训中,还要适当增加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尤其要重视培训农民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施用禁止施用的农药等。
3.3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龙头企业发展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关系到江西蔬菜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组织保证。要扩大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积极为蔬菜龙头企业搞好服务,省市、县(市)应积极引导和扶持菜农合作社、专业菜农协会、农民股份制经济实体的发展,明确其法律定位和领导归属,以便积极培育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法人团体,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地面向市场。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流通,逐步改变目前千家万户搞生产、进市场的局面,以推进蔬菜产业化和品牌经营目标逐步实现。借鉴蔬菜加工企业的相关标准和运作模式,提高内销档次,并着重支持以净菜上市,由此推进蔬菜栽培管理、采后处理、包装、贮运、销售的标准化,大幅度提高蔬菜的净菜率和卫生安全水平。
3.4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
统筹蔬菜生产和保持生态环境,实行蔬菜生产科学管理和合理轮作,实现产品安全和对环境友好;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实现蔬菜可持续发展。
科学论证发展蔬菜产业的条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针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发展特色蔬菜产品,推进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运作,以有竞争力的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