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9-10-13辜青青罗来春徐回林
辜青青 罗来春 徐回林
1我国果业生产现状
自50年代以来,世界果品生产经过发展与竞争,虽有起伏,但总趋势是相对稳定的,第三世界果树发展较快,巴西、印度和中国成绩极为突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7年世界水果(不包含瓜类)总产量已达49971.1万t,中国产量居首位,达9441.8万t,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8.9%。其次是印度5114.2万t和巴西3681.8万t,美国2496.2万t居第4位。印度主产香蕉、柑桔和苹果,巴西主产柑桔、香蕉,美国主产柑桔、苹果、葡萄和桃,我国主产苹果、柑桔、梨、桃、香蕉和葡萄。世界水果产量以柑桔最高,2007年达到11565.1万t,其次是香蕉8126.3万t、葡萄6627.2万t和苹果6425.6万t。
从1993年后,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水果生产大国。1997年我国水果总产值(不含流通、加工增值)达850亿元,在种植业中排粮食、蔬菜之后,名列第三位。2007年,我国果品人均占有量71.5kg,接近世界人均75.7kg的占有量。目前中国果树总面积为958.7万hm2,占世界果树总面积4714.4万hm2的20.3%,居世界第一位。中国人均果树面积为72.6m2,超过世界人均71.4m2的水平。在具体树种中,苹果、柑桔、梨、桃、柿子、核桃、板栗等面积为世界第一;芒果等面积为世界第二,而葡萄、草莓、菠萝、橄榄、椰子,无花果、杏子等面积相对较小。全国约有350个县(区、市)果园面积超过6700hm2,其产量和产值可占全国的55%左右。
我国水果栽培面积大,总产量较高,多数树种总产量居世界前列,尤其苹果、梨等大宗水果长期居世界首位,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苹果:我国苹果产量2007年为2750.7万t,占世界苹果总产量的42.8%,居世界首位,平均单产13.7t/hm2,略高于世界苹果平均单产13.1t/hm2,列世界第32位。柑桔:2007年产量为1961.7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17.0%,居世界第二位(巴西2068.2万t居世界第一),目前由于很大一部分为新栽幼树,管理水平不一,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平均单产仅9.8t/hm2,远低于世界柑桔平均单产13.9 t/hm2,列第66位。梨:我国梨产量2007年为1262.5万t,占世界梨总产量的62.8%,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栽培的梨绝大多数为中国梨,产量高而稳定,管理
容易,但由于管理水平不一,平均单产仅10.4 t/hm2,低于世界梨平均单产11.8 t/hm2,列世界第40位。
2我国果业生产发展趋势
纵览世界及我国果树生产,其发展趋势大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2.1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资源最优化利用,通俗地说就是“适地适栽”,即因地制宜地确定栽培作物的种类、品种,最高效率地开发自然条件的潜在优势,发挥植物种质资源的最优产量和最优品质。每一种果树、每一个优良品种,都应当有最佳的栽培地区,即区域化种植,这与各地有自己的名、特、优产品应是一致的。在美国,50%的苹果集中产在占国土面积1.9%的华盛顿州,80%的柑桔集中产在占国土面积不到1.6%的佛罗里达州,而90%的葡萄产在占国土面积不到5%的加利佛尼亚州。资源优势的利用,还应当包括继续研究和开发野生果树资源。一些野生果树具有特别强的适应性和抗病性,其基因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2.2改善果品质量
果品的质量包括内质和外质。内质包括果实的硬度、汁液、风味、香气、营养和污染状况等;外质包括果实大小、形状、色泽、有无病虫、光泽度等。果实品质发展方向将是个性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多种类、多品种要求将会更为突出。目前,对果品品质形成的内在和环境因素研究已成热点,人工控制果品质量将会实现。
2.3果品生产标准化
标准化的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果品作为一种商品,只有按一定的标准组织生产和推广,才能迅速有效地使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以整体提高。如果说我国果品产销业正处在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那么果品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和实施就是促进这一转变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2.4重视贮藏、加工业的发展
果品贮藏是反季节供应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可缓解集中上市的矛盾,达到全年均衡供应。世界农业发达国家水果的贮藏量约占水果总产量的45%~70% ,我国水果的贮藏量尚不足水果总产量的20%。果品的贮藏量小、贮藏保鲜程度差是果品生产长期存在的问题。果品加工是鲜果转化增值的主要途径,也是减少鲜果运销压力的有效措施。我国果业产业化程度低,水果加工能力仅为10%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加工比例通常达到60%~70%。因此,为提高我国水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根本出路是打破贮藏保鲜瓶颈,促进加工业的发展。
2.5重视果品包装
果品大量采收后,贮运和销售是生产到消费的重要环节,而良好的包装是避免水分散失、保持鲜度、防止病虫害、以利销售的必要保证。外包装要体现出抗压、耐贮、耐运、防潮等, 内包装要体现柔软、缓冲力强、保湿、防腐等,包装规格与样式要体现小型化、精品化、透明化、组合化、多样化等。以往我国水果的包装应该说十分简陋、原始,多数用大筐,甚至用编织袋,有的散堆散放造成大量的碰刺压伤,污染较严重,与现代市场要求极不相称。随着果品生产的发展,果品包装业随之得到较快发展。果品包装材料的研究与运用,日益成为人们关心与讨论的议题。
2.6实施品牌战略
好的产品还要有一个好的品牌,才能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品牌是产业发展的旗帜,是产品经营的灵魂。为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要求,加速名优果品的品牌化,用强势品牌带动产业发展、效益增长,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7大力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行业协会的建设高度关注,2001年由于洋大豆的强烈冲击(2001年我国进口了1390万t的大豆,与国内大豆的产量差不多),朱总理当时就讲:“我们也要发展大豆行业协会、我们也要发展香蕉行业协会。”2002年6月初,中央领导对行业协会作出明确批示,农产品行业协会是行业自律性组织,是政府联系农民和企业的桥梁,办好协会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应对WTO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并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政策建议。可以预想今后农产品行业协会必将得到较快的发展,行业协会的发展也将推动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一个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协会引导龙头企业,企业引导农民的格局将会逐渐形成。
2.8绿色食品迅速发展
绿色食品的概念是l989年提出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生产绿色食品,保护生态环境;二是通过消费绿色食品,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进入21世纪,国际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追求安全、优质、营养食品已经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流。
2.9果树设施栽培
设施果树栽培是利用日光温室(暖室)、塑料大棚(冷棚)、人工气候室、防雨棚、遮阳棚等(现在温室和冷棚应用较多)保护设施,人为地控制果树生长环境,采用高科技农业技术,调节果树成熟期,使其提前或延后生长及成熟,有的还能够一年多次结果,以满足人们对淡季水果在较长时期的需要。我国设施果树的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90年代初才真正兴起。最近几年才有了较快发展,以葡萄、草莓为先导,逐渐扩展至桃、李、杏、樱桃、枣、梨等树种。据了解,上海、北京、天津、河南、新疆、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已投入了较大力量,开展设施果树栽培的研究。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设施果树栽培将在我国各地兴起。
2.10开拓生态休闲功能,大力发展观光果园
观光果园是利用果园景观、果园周围的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果品生产、产品经营、农村文化及果农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一种果园经营形态。其显著特点是将果园景观及劳作等功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利用,集果品生产和旅游观光于一体。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这些已成为许多市民双休日和节假日生活中的新时尚。
2.11与高新技术结合日益密切
科技是果业经营的支柱。科学的发展使新兴和边缘科学不断增加,这些科学与技术也促进了果树栽培学的发展。专家预言:随着果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数学模型日益完善,田间管理自动化、系列化和数量化将能实现。果树栽培与计算机、仿生学相结合,农民的田间作业时间逐渐减少,全部生产环节自动控制已不是空想。
2.12基因工程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导致大量新品种及至新物种出现,果树无毒化与工厂化生产将会实现。果树生产上由于适应性、抗病性、产品采收期及一些特殊的性状要求,给品种改良的压力很大,常规的育种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而且还带有“偶然性”。基因工程通过DNA重组技术,可对果树进行定向遗传改良。几乎全世界的植物育种学家都瞄准了这个方向,估计在未来10~20年会有非凡成就。
2.13果树业的可持续发展
果树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不只是针对污染的策略,还应当包括水土保持、土壤稳定而高效的肥源、节水和旱作、省工省力、节约能源等问题。当前最迫切的是节水、增肥和高效。
2.14 果品物流
现代物流是近年国际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许多经济学家称物流是“第三利润的源泉”、“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果品物流是社会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果品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已成为中国广大农村和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搞好果品物流,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升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果品生产正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移,由单寡型向多样化进军,由小而全向特色规模型转化,由鲜食初级产品向产后贮运增值型进展,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化管理型发展,由内向型向外向出口型过渡,即果品生产正由低效型向高效型积极转化,由看产量到看产值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