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老师的“错”

2009-10-13梁晓玲

饮食科学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小贴士体罚佳佳

梁晓玲

老师“错”了,这是每个孩子家长都可能遇到的事。老师的行为真的错了吗?老师“错”了我们该怎么办?让我们从可可小朋友的经历开始走近老师的“错”。

(一)忽视——“小不点儿”变成了“小可怜”

可可家附近有一家私立幼儿园,没事的时候,妈妈就会将可可带到幼儿园里玩,可可在幼儿园里玩得特别开心。看着可可那么喜欢到幼儿园里玩,爸爸妈妈决定将刚刚两周岁的可可送到幼儿园。可可是他们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不点儿”。没想到过去那么爱去幼儿园里玩的可可一下子像变了一个人,他老是哭着要找妈妈,老师教的东西他根本就学不会。一转眼,可可上幼儿园有两个月了,一天,妈妈到可可的班上去看望可可,却发现老师正领着班里别的小朋友们做游戏,只有可可一个人在一边伤心地哭着。妈妈的心里难过极了,她气愤地责问老师为何不好好教可可,在向老师大发了一通火之后,为可可办理了退园手续。

点评:孩子上幼儿园前后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他们由家里备受关注的焦点变成了幼儿园里普通的一员。由于幼儿园里有许多孩子,老师们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照顾得无微不至,因此,家长们应当学着去接受孩子可能被忽视的事实。同时,当孩子被老师忽视时,家长们不妨先总结一下这种“被忽视”是否是由孩子或家长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小贴士:年龄太小的孩子不适合送幼儿园。有资料表明,年龄最小的孩子在其所在的集体里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总是最大的。)

(二)公开批评——“小偷”拒上幼儿园

一转眼,可可3周岁了,爸爸妈妈又将他送到了一家幼儿园,这一次可可适应得很好。一天,可可突然向爸爸提出不愿再去幼儿园了,原来可可看到同桌的佳佳有一块漂亮的手表,心里很羡慕,就趁佳佳不注意,偷偷拿过来戴在自己的手上。佳佳跟他要,他说是他妈妈刚刚替他买的。老师很生气,便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狠狠批评了可可,说可可不该偷人家的东西,并且要他立刻将小手表还给佳佳,所以班上的小朋友们都认为可可是一个小偷。可可的讲述令爸爸心里很不好受,他决定好好去和老师谈谈。

点评:批评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批评应当讲究方式、场合、适度、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事后的安抚措施等多方面的因素,否则,批评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造成许多消极后果,比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等。

(小贴士:幼儿往往有着较强的想象能力,他们有时会将自己理想中的情景当成现实,这是由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并不一定是在说谎。)

(三)体罚——“小顽皮”蔫了

和许多男孩子一样,上了中班的可可变得非常调皮,他常常会在课堂上做出一些不安分的事来。一次,可可趁老师不注意,将老师精心准备的预备上公开课的道具扯坏了。一气之下,老师罚他当着全班小朋友们的面刮自己的鼻子一百下。回到家里,妈妈发现可可的鼻子变得铁青,而且神色很不对劲,经过仔细询问得知了此情况,立即到幼儿园找老师评理,并且坚持要到法院起诉幼儿园和老师。后来幼儿园主任和可可的老师亲自到可可家赔礼道歉,并且赔偿了一些经济损失,此事才得以平息。但本来活泼好动的可可却常常坐在一个地方发愣。

点评:幼儿的身心发育尚不健全,体罚往往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因此,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体罚是必须绝对禁止的。孩子犯错后,给予诸如孤立等适当的惩罚措施是可行也是有必要的,但应当注意适度的原则,此种惩罚绝不能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身体健康为代价。

(小贴士:幼儿园里的体罚是一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当孩子被体罚达到一定程度时,家长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老师“错”了怎么办?

老师“错”了是一件令家长们头疼的事,由于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地位,老师的“错”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当老师“错”了的时候,家长们不妨按以下步骤试一试。

步骤一:冷眼旁观老师的“错”。

当家长们意识到老师“错”了的时候,首先应当使自己冷静下来,倾听孩子和其他家长的意见,和老师进行换位思考,认真进行分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偏听偏信、误会或和老师们教育方法及观念上的不同而误解老师,使老师背上黑锅;另一方面也可以弄清老师到底“错”没“错”、到底错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对待老师的“错”问题上占有主动权,这是家长们正确对待老师的“错”的前提。

步骤二:教孩子善待老师的“错”。

当家长认为老师错了的时候,至少表明他们对某事的处理上与老师有分歧和冲突,而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中的两大不容置疑的权威,无论老师是否真错,老师的“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在对待老师的“错”时,家长们一定要教孩子采取合适的方式对待老师的“错”,既要避免老师的“错”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阴影,又要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逆反、对抗、轻视、惧怕等心理。

步骤三:与老师的“错”对话。

要避免老师的“错”进一步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最好的途径就是和老师的“错”直接进行对话,在对待老师的“错”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直接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和老师进行交流时,家长们应当尽量采取让老师能够接受的方式,务必避免不必要冲突的发生,以期能够达到老师、家长、孩子三方面的相互理解,从而能够让老师纠正确实错了的“错”或真正理解老师没有错的“错”。

老师“错”了,这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要面对的事,处理不当便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消除的伤疤。家长们应当冷静地面对并妥善地去处理老师们的这些“错”,切不可因为疏忽或过于急躁而“错”上加“错”。

责任编辑/刘颖

猜你喜欢

小贴士体罚佳佳
欢乐的歌
乘坐电梯小贴士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规范化的学校体罚: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
淘气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