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自治州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对策
2009-10-13雷运清肖秀川
雷运清 肖秀川
中图分类号:S851.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7-0009-02
近年来,畜牧业已成为恩施自治州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统计显示,2008年,恩施州猪、牛、羊、禽出栏(笼)分别为353.53万头、6.07万头、42.22万只、679.35万羽,禽蛋产量1.89万t,肉类总产量达到32.71万t,畜牧业产值达5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5.82%,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 512.40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效果显著,2008年,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羊痘等五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首次达到100%,全州猪、牛、羊、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11%、0.03%、0.04%、0.05%,没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但是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产品交易的日益频繁,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巨大压力,必须从根本上理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健全防控体系,提升防控能力,才能为恩施州争创百亿畜牧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 现状
1.1防疫队伍基本稳定
构建了一条组织领导体系,由州、县(市)、乡(镇)共成立了97个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层层制定了应急预案,组建了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州及8县(市)组建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2人。全州88个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聘请了2 532名防疫员,部分县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观,防疫员年平均工资6 806元,大部分县市从业人员的养老、医保全面落实,部分县(市)还给防疫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1.2冷链体系基本建成
在部援项目的支持下,州和8县(市)畜牧兽医局配备有冷库和冷柜,有的还配有疫苗运输冷藏车。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有冰柜、冰箱。村级防疫室有保温盒和冰袋,有的还配有冷柜或冰箱。巴东县投资150万元完善了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县畜牧兽医局建起了规范的化验室、冷库,添置了疫苗运输冷藏车;乡镇配齐了冷柜、冰箱;村级建起了防疫室,配备有冰柜、冷藏包、冰袋、药柜以及相应器械。
1.3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不断完善
州、县(市)建成了比较规范的疫病化验诊断室,形成了从疫病化验、诊断、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以及技术培训的技术支撑力量。与此同时,从组到州建起了五级疫情监测网络报告体系,确保了疫情的及时诊断上报。
1.4技术力量逐渐增强
通过近年来的培训和在职教育,全州兽医技术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乡镇防疫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已达27%,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分别占0.1%、6.4%、38.6%。
2 问题
2.1饲养环境差
全州畜禽饲养90%以上为散养。部分地方仍沿袭老式垫料积肥养殖方式,管理粗放。禽类大多栖身于住宅周围的树林或竹林中,动物防疫条件差。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畜禽混养、人畜混居,圈舍高温、高湿、通风不好;粪便乱堆乱放,未经发酵就随意作农作物肥料;随意处置死因不明的畜禽;在动物饲料中滥用抗生素等,都是饲养环境中的隐患。
2.2动物跨区域交易增加了疫病风险
一是畜禽经长途贩运,因应激等方面原因致使动物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疫病;二是毗邻地区的动物联防机制不健全,互通情况不够。或者说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动物交易市场消毒不严、监管不到位,成为动物疾病的孳生地。
2.3免疫存在隐患
一是少数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拒绝免疫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少数地方为了应付检查,仅对公路沿线的村寨开展免疫工作,偏远地区出现免疫“空白”;三是因冷链断链和疫苗运输途中低温无保障导致疫苗效价降低,影响了免疫质量;四是由于注射反应及死亡补偿资金不足,有的甚至将注射反应死亡数量与防疫员工资挂钩,防疫员心存疑虑,迫使将疫苗减量注射,导致抗体不达标。
2.4队伍人员青黄不接
一是防疫员待遇低,留不住人。防疫员工资差距大,有的县市防疫员每月仅有120元生活费;二是现有人员素质低、知识老化。乡村防疫员多是通过子承父业或跟师学艺传承的,没有通过系统理论学习,技术落后。如来凤县287名防疫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5人,仅占8.5%;中专(含高中)文化程度83人,占28.1%;初中(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87人,占63.4%;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1人,占7.3%;初级职称98人,占34.1%;无职称168人,占58.6%;三是动物防疫人员后继乏人。除年龄老化将逐步退休外,由于待遇无保障,工作环境差,对正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吸引力,整个行业后继无人,基层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严重不足。
2.5动物防疫监管难到位
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综合防控效果差。一方面村级防疫队伍对分散的饲养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平时补针工作难度大,使免疫接种密度在非集中免疫期间难以达到规定指标,成为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另一方面家禽检疫还是空白,且市场监管不到位。
2.6疫情处置待规范
一是多头上报疫情的情况偶有发生。专业部门还在诊断过程中,信息部门就当作疫情上报直通党政一把手,从而导致部门工作被动;二是重扑杀轻消毒。疫情发生后,及时扑杀了病畜及同群畜,但消毒工作做得不彻底,导致病原微生物杀灭不彻底,留下新的祸根。
2.7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县级化验设施缺乏,化验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冷链断裂。目前有7个县(市)无疫苗运输专用冷藏车;村级防疫员的冷藏设备不全,冷源无保障。三是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办公条件差,使用房屋的平均面积仅128.9m2。可正常使用房屋的只有37个乡(镇)中心;有37个乡(镇)中心需改造房屋;还有14个乡(镇)中心没有办公场所。
3 对策
3.1强力推行科学养殖
一是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广科学生态养殖。安全、优质、绿色的畜产品是人们21世纪肉食品消费的主流。为此,要着力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殖小区,推广“猪+沼+X”模式(生猪+沼气+种植业的生态模式)、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建1栋面积为220m2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进行标准化饲养,每批出栏肉猪150头,该模式猪舍环境可控、猪只自由采食、全进全出,一年可出栏3批共450头肉猪)、肉羊“1235”模式(建1栋标准羊舍,饲养20只能繁母羊,种植3亩高产青饲料,年出栏肉羊50只)、肉牛“165”模式(建1栋标准牛舍,饲养6头母牛,生产5头小牛或商品牛)、肉牛“12352”模式(每家农户建设1间标准栏圈,饲喂2头以上能繁母牛,每喂养1头牛种3亩以上优质牧草,每户平均饲养商品牛5头以上,每年出栏2头商品牛)。规范畜禽养殖档案,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之路。二是加强繁育体系建设,坚持自繁自养。
3.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建议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畜禽交易市场环境,加强场地基本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消毒设施,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3.3健全免疫问责制
一是将防疫密度、抗体合格率与防疫员工资挂钩;二是将重大动物疫病与县(市)、乡(镇)、村三级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挂钩,并实行责任追究制。三是推行鹤峰县“四个辞退”,即:管辖范围内发生输入性重大动物疫情,引起本地畜禽感染率达到30%以上的;本人不在岗而长期委托他人从事动物防检工作的;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连续两年在全县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的。
3.4加强防检监管
建议尽快出台《恩施自治州引进动物管理办法》,强化引进动物监管,防止外疫入侵。同时,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部位确立责任人,明确职责,悬挂责任牌,签定责任状,实行重点监管。规范检疫,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监督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对运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过往车辆严格查证、验标、点物、登记;对运输的猪、牛、羊、禽等必须加强检疫;对运输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来路不明、“三证”(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非疫区证明)不全的畜禽进行补检重检,坚决杜绝外疫传入及疫情扩散。
3.5科学处置疫情
一是要规范疑似病例的诊断、采样和送检。一旦出现疫情,至少要有两名以上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诊断,并按要求采样及时送检;二是要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上报疫情,杜绝多头上报现象;三是要按照技术规范及时、科学处置疫情;四是要及时申报扑杀补偿,减少养殖户损失。
3.6稳定防疫队伍
进一步贯彻执行各种优惠政策,择优录取业务过硬的人员和本专科毕业生充实到动物防疫、检疫第一线,全面提升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保证每个县市每年都能吸纳一定比例的应届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用3~5年时间彻底改变人员老化、素质偏低的局面;建立人才进出流动机制,对村级防疫员由乡(镇)实行聘用制合同管理;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对长期在基层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专业人员,评定职称要注重实绩,成绩突出的可破格评定;落实好村级防疫人员的劳务工资,以钱养事资金的分配要降低人数权比,提高事的权比,以钱养事资金用于畜牧兽医方面的不得低于30%;按国家规定全面兑现兽医卫生津贴,建立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在业务培训上,与州内大中专院校合作定向培养畜牧兽医技术人才,由所在单位负担学费及生活费,既要搞好畜牧兽医的在岗培训,又要搞好普及动物防疫知识的培训。一是通过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开展防疫、检疫、检验和疫情处置等专项业务培训,使基层防疫员了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动物疫病的诊断、检测和处置方法。二是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普及牲畜疫病防治知识等。
3.7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整合和完善县级以上兽医实验室,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在疫病诊断监测中的作用。二是加快防疫设备的配置与更新,健全冷链体系建设。县(市)疫控中心要有冷库、配备冷藏运输车。乡(镇)要配齐冰箱、冷柜;建好村级防疫室,配齐冷柜、保温盒和冰袋。三是逐步改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办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