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2009-10-13王淑菊
王淑菊
摘要:幼儿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最佳期。所以我们要抓住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礼仪;教育方式
幼儿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孔子说“不学礼,无山立”。中国自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由此可见,文明礼仪教育及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期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的理想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有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助于社会性道德品质的发展。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文明礼仪教育务必要从娃娃抓起。
一、优化育人环境,创建礼仪平台
孩子成长需要健康和谐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教育幼儿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园全体教师精心选择设计,在教室的走廊里绘制了100多幅文明礼貌故事图片,并设幼儿礼貌行为专栏和教室门前的家园共教栏。宽松愉快的育人环境使幼儿园变得更加和谐美丽,给幼儿营造了一个文明礼仪的氛围,创建了一个礼仪平台,使幼儿在愉快和谐美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强化教师礼仪,注重榜样示范
(一)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是他们的缩影,因为孩子具有爱模仿的特征,成人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因此,我园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礼仪讲座及教师道德规范,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努力塑造教师自身的魅力,同时强化教师的文明礼仪行为,让孩子学有样板。
(二)为人师表贵在形象。在仪表上要求教师要整洁大方、自然得体,不梳披肩发、不穿高跟鞋、不穿奇异服装、不穿拖鞋、不带首饰,坐有坐姿、站有站姿、走有走样,交流不讲粗话,要有亲和力,轻声细语,尊重幼儿,多用鼓励的语气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对老师具有高度的崇拜心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给孩子以影响。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和美好的心情传递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做文明礼仪之师。
(三)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靠每一个环节来培养的。因此,我园把孩子的礼仪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日常规要求:入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给家长说再见,见了他人主动打招呼,入睡上床静悄悄,脱了鞋子要放好,起床排队不打闹,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具玩后不乱丢,接待客人有礼貌,礼仪教育要记牢。有了玩具同分享,相互谦让不争抢,学会等待和商量,学会合作与交往,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常规教育环节多又细,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形成的好时机,老师一定要珍惜。
通过语言教育、歌曲、美术、体育、游戏、学习礼仪教材等活动,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及文明礼貌用语。如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老师把故事或儿歌《客人来了》、《懂礼貌的好孩子》等编成角色游戏,通过表演,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训练了孩子的礼仪行为及文明礼貌用语。同时我园还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活动,增强和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总之,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给幼儿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强化幼儿的礼仪行为。教师要以人为本,注重运用礼仪教育的科学化、游戏化等途径来实现礼仪教育的目标,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要通过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直接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为使我们家园共育达成共识,强化文明礼仪行为,我园定期召开家长育儿讲座,并通过宣传栏、板报、幼儿教育家长早报、家园连心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及相关的礼仪知识,使家长懂得应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礼仪培养,从而收到了家园共育的效果,使孩子的文明礼仪行为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园的礼仪教育得到了提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