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如何上好低年级体育课
2009-10-13李丽
李 丽
摘要: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低年级体育课;激发兴趣;趣味教学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事物、形式或角度来激发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情趣教学是低年级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使学生处于有趣味的体育活动之中,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现结合实际淡几点体会:
一、上好入学后第一节体育课
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转折点,六七岁的孩子在入学前无论是身体发育、心理发展,还是掌握技巧技能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在教学中,注意孩子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与心理活动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在与孩子第一次接触中,就要区别对待,力求为所有的孩子创造展示才能和表现本领的机会,使他们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作为教师,我十分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第一课是孩子们入学后第一次接触体育老师,其印象将十分深刻。第一次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体育老师应是一个亲切、活泼、富有朝气、怀有一颗童心的孩子们的大朋友。在室内讲课时,我不时地边走边说,不时抚摸学生,纠正着他们不好的习惯,询问他们的本领与爱好。通过第一次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们产生十分盼望上体育课的意愿和喜欢体育老师的情感,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新颖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场地的设置和器材的使用方面要经常变化,力求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刺激。当学生来到操场时,立即被早已画好的清晰线条,鲜明的色彩及不同的器材所吸引,学生急盼上课,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比如,以前进行跑走交替练习时,我常让体育委员带领学生在小场地内贴着跑,学生很快就感到疲劳。针对这一情况,我改做变换图形走跑,注意适时调整并组成图形,所用的器材如实心球、沙包、小垫子等。每变换一次图形或变换一次器材,学生都会有新鲜的感觉,会产生新的兴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示范讲解要直观形象
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于抽象的东西不容易理解。我在讲解动作要领及突破重难点时,经常运用儿歌的形式或形象的比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跳短绳时,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学会、掌握跳短绳的方法,我用明快的儿歌配合动作练习,活跃学生情绪。“跳绳”教学儿歌共6句:“一根绳子两头摇,先摇后跳要记牢,上下配合才协调。又像波浪又像桥,生龙活虎跳呀跳,胸中怀有大目标。”学生一会儿就把儿歌记住了,他们按照儿歌里的顺序,先学会将绳摇到脚前跳起过绳的动作,然后在老师指导下继续“连续跳”。先学会儿歌再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跳短绳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的发展要进行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使各种活动都能达到儿童情感上的愉快和满足。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需要教师在学生的情感位置上分析问题、考虑问题。
(一)把学生要学习的动作分成多个台阶去教,从动作的自由发展逐渐过渡到“规范化”。例如在学跳绳时,有些学生掌握得好,有的甚至不会。因此在教学时,对一点不会的学生,第一步只要求学会摇绳,第二步再要求先摇再跳,没跳过去也没关系。这样分层次采取不同要求的教学,使学生们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愉快。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是具体的,也很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因此,在课堂中,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做到及时表扬与鼓励,例如设“技术动作奖”、“进步奖”、“努力创造奖”、“不怕困难奖”等。通过一系列表扬手段,使他们产生一种愉快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三)教师善于用语言启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教蛙跳时,我一边做生动的表演示范,一边学青蛙叫,感情真切,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模仿着我的样子跳起来。可以看出这时他们的心情是非常快活的。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好运,喜欢模仿,他们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对单一重复多次的活动容易失去兴趣。每当这时候,我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通过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另外,我还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必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我们的体育课也因此而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