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2009-10-13刘志颖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知识生活

刘志颖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教育。”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的应用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展。以往的数学教育过于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联系的实际问题,造成学和用脱节,更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一、由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的发展应归纳为现实所需。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索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时候,我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盒、茶杯等都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它们的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通过用手摸、用眼观察,确定各种形体的特征。他们会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而且是平平的,圆柱体和它们不同,表面是弯曲的,这样就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假如不把事物摆放在他们的面前,只是让他们凭记忆去想象思考,很难有这样的教学效果,而且记忆也不会深刻。同时在玩中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能很快说出在家中类似这种形体的大的物体,如冰箱、饮水机的水桶、衣柜、妈妈的化妆盒等。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又加深了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了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去学,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应用题教学要注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如何改革应用题教学使之适应数学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需要,从内容到方法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较多的时间进行研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考试成绩,不择手段,使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则被动地面对和自己生活相割裂的生疏的数字,通过教师的语言、技术观念的传授,努力将这些文化堆积起来,这样的教育就成为一种游离于社会现实的、封闭的自我积累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只需要把这些知识掌握并学会套用,就像机器压膜一样,并不需要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知识的积累好比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砌成一堵墙,知识的砖块垒得越高,个人与社会分裂的似乎就越重,学生即便有了丰富的知识,却因为知识随着不同的传递通道而存入大脑,因而无法自我反思探究、融会贯通。好比一条铁链中间某个环节断开了,无法完整贯通,无法发挥作用,也无法面对复杂社会各种问题的挑战。教育的价值在于使知识社会化,使个体社会化。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就应在对社会探求的活动中自我积累完善,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认识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的。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材上是求屏风上的玻璃的数量,我认为这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就把它改为学生植树问题(因为当时正逢植树节)。我把本班的实际情况编成题,“男生23人,女生13人,平均每人植树18棵,求全班共植树多少棵?”学生们立刻来了兴致,很快写出了答案,而且算法各不相同,他们各抒己见,最终归结为乘法交换律。这样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来由容易理解,也就会运用了。这样的安排,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他们自主创新的意识。

三、要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提炼出来的规律,而教学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的头脑当成了储存器。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能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要通过学生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旅游问题,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还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体验成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逐渐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

让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上的数学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这就会使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求知欲,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学知识生活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