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自主与创新
2009-10-13吴海静
吴海静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方式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衍化而生成的。创新就是要追求“新异”、“独特”、“最佳”,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人的个性差别是不可否认的。教育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并赋予每个人自由发挥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通过选择,在自己擅长的方向上发展,以自己独立理想和优势去超越、突破、创造。学习对学生而言不只是读书解题,而是既吸收又实践还发展,是个体生命意义的自我构建过程。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讲解、自己去动手、自己去总结。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从想象、思维方法等方面指导学生,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讨论和总结,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教师要实实在在地开展主体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完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及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时间,相信他们的能力,放手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拨动“情趣”这条弦,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涨。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其自主的发展提供发芽并茁壮生长的土壤。教学中“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你真聪明”等这些鼓励的话语,会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性既是学生的一种内在要求,又是其本质力量的一种感性显现。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支配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控制授课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重在“导”字上下工夫。
1.导入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教师是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良好的状态能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要把关爱、激情、微笑、信任、宽容带进课堂,以乐观向上,充满激情的导语和现代手段等创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动机。教师应从生活中找素材,例如在教学乘法时,带着学生去公园,组织他们玩“三星飞旋”、“小火车”等游戏,让他们边观察边从生活中找问题,要知道每项活动有多少人要用多少钱,让他们感觉用加法做太麻烦,从而要寻求新的简便的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信心。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教师设置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并就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效果好得多。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诱发学习动机和需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品尝失败的痛苦,获得知识和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在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以此激发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去需求答案。
3.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学中教师要适应儿童的特点,按照儿童内在发展的自然顺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游戏进行趣味教学。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教学“加法、乘法的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先出示小熊去超市的画面,超市的玩具真多呀!小兔姐姐卖花皮球和白皮球,我们来帮小熊算一算。接着出示两种皮球的价钱,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三、强调主体作用,培养探索精神
旧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教、学生被动地学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练习时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标准化,用一种方法去教学全体学生。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智力的开发,尤其是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彻底改变这种旧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的策略与发现的方法。
1.让学生多动手。动手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时才能积极主动地通过操作充分感知,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要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促进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让学生多讨论。实践证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探索,最有利于师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也最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特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思。特别是小组讨论是发展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全体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完善的好形式。
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我们应深入地解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我们都积极地投身到新课进来,用新课改的理论来充实我们自己,在推进素质教育征程上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