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预习“亮”起来
2009-10-13赵梦兰
赵梦兰
摘要:课前预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很重要,如果课前预习得好,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想比的良好心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键词:语文课;课前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得好,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想比的良好心理,不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好,而且差异是显著的。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忽视了预习的重要作用,不让学生预习或者只是流于形式,下面笔者先来谈谈预习的好处。
一、课前预习的好处
1.准备一种学习的精神优势。学习过程就像体育比赛过程,一个人需要一种精神优势才能取得好成绩。一些学习成绩差、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由于听不懂老师讲课而失去一种积极自信的心理状态,失去一种精神优势。如果课前加强预习,那就像进行了“火力侦察”,能发现新课内容的重点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心中有数,在听课时就能产生并保持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正是学习上需要的一种精神优势。
2.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每个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字词掌握情况各不相同,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认识的字都找出来通过查字典学会,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而且学生课前把能解决的解决了,课上就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研讨教学重点难点,能极大地提高效率。
3.培养自学能力。预习要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训练,就会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因而预习有利于培养自己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能力,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课前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视”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
3.辨别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记叙文的事件及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4.熟悉作者,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
6.分析提示。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预习课文的“钥匙”。“提示”一般提供以下信息: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结构安排,艺术特点及语言风格等。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7.研读课文。在研读时,切不可浅尝辄止,应仔细阅读,深入体味。阅读中遇到的难字生词应查工具书。生动而典型的句段要反复阅读,进而阐明和作注。发现疑点,若思之不解,可在听课时解决;若课堂上未涉及,下课要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切不可就此放过。
8.过好字词关。读课文的时候,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画出来。书上没有注解的字词,可查一查字典、词典,特别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确凿”是非常确实的意思,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呢?找一找参考书,看看是怎样解释的,如果找不到参考书,就用彩笔标画出来,以便讲这部分时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释的。
三、课前预习的注意事项
1.学生要做预习笔记。课前预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做预习笔记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预习中,通过评注、做记号、写感悟等活动,有助于将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学习内容,养成边读边思边记的习惯,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2.教师阶段性指导必不可少。课前预习从教材本身出发,可划分为每课时预习、每课预习、每单元预习、每册书预习。从学生年级段出发,可划分为七年级预习、八年级预习、九年级预习。针对不同年级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重在“读”,自己解决字词和概括内容的问题。八年级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上,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反复操练。到了九年级,学生已将前一阶段的课前预习感悟内化,形成学习技能和习惯,用除其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还要试着对课文进行赏析。
3.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只口头布置作业,而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等于没布置,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可分为书面预习和口头预习两种类型。书面预习作业,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但不需做细致批改,到了高年级,可让学生互查。口头预习作业,如读书,一靠家长监督签字,二靠课堂教学中检查、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的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总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语文,课本所选篇目都堪称经典,教师应该充分实现它们的价值,让学生在少而精的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