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书展前 恶意评中国
2009-10-13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本报记者 王跃西
被称为世界“图书业奥运会”的法兰克福书展13日正式拉开序幕,一向在对华报道方面不太友好的德国媒体也趁机将对中国的恶意攻击掀起一个高潮。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赵国军博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德国媒体是欧洲媒体中比较傲慢、刻薄的,有了问题也不愿意悔改。一些媒体在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前的言论和表现给中国制造麻烦和事端,也为中德关系弹奏了不和谐的音符。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2日毫不遮掩它的敌意,称13日开幕的书展将有7000家出版商参加,共举行3000项活动,其中的500个中国讨论会中有一半将是批评中国的声音,并表示批评中国这样的国家是这个书展的“传统”。德国《世界报》11日发表署名理查德·赫尔泽格的评论文章,质疑中国作为书展的合办人的合理性,将中国与东德相比,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历史故事不能再重演。就连那些看不过德国媒体所作所为、为中国说话的德国学者也成为媒体攻击的对象,称他们是中国御用的西方专家。
与此同时,德国一些组织忙着利用书展进行破坏活动。13日,“藏独”组织将在德国4个城市举行大型骑车请愿活动并散发传单;“疆独”女头目以及法轮功分子也在伺机活动。德国某些媒体除了开展“来自‘恶魔国的消息”等批评中国的活动外,还积极参与这些组织的反华活动。一些德国驻华记者特意赶回德国,大谈中国的不是之处。
德国一些媒体还不断向德国总理默克尔施压。10日,默克尔在其网页每周一次的视频中称,“我将在与中方相关负责人的对话中明确表示,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对国家的威胁,而是一个机遇” 。
赵国军说,书展本是两国增进沟通的桥梁,对两国来说都有利,不应该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些德国媒体代表着一部分人的声音,他们不愿看到中德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以制造事端、让人不舒服为乐。在这种状态下,两国关系怎么可能好得了?
他认为,德国媒体不遵守媒体的职业操守,不能寄希望去改变他们和说服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任由德国媒体随意歪曲,要进行有理有据、针锋相对的斗争,通过斗争传递中国的真实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