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挑战与机遇并存

2009-10-12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企业家

中国私募股权行业的名人、IDG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熊晓鸽(Hugo Shong)在最近举行的沃顿北京论坛中提到:“目前IPO市场处于明显停滞状态”。由于IPO是投资者的一个重要退出渠道,你可能会以为本次“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挑战与机遇”小组研讨会将会气氛黯然,但事实却完全相反,熊晓鸽和其他三位中国一流的投资者丝毫没有流露出担忧情绪。

四位座谈会嘉宾对目前中国各行业和地区存在的投资机遇充满信心。尽管时逢金融危机,他们指出,从农业到医疗保健的各个领域,一些并不为西方知晓的地区都在涌现出新的机会。

同时,他们也承认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确存在着一些棘手问题。除了消除对中国投资环境的普遍“误解”(最突出的误解是认为太多的资金在追逐太少的项目)以外,发言人还指出从监管风险到如何与不羁的企业家合作等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投资者需要做好与企业家和政府监管部门密切合作的准备,以确保各方步调一致。在新法规的设计和实施期间,投资者必须能影响和理解监管者的思维。此外,全面深入的审慎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两年之内达到世界水准

此次座谈会弥漫着不加掩饰的乐观情绪。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公司(SAIF)的首席合伙人阎焱(Andrew Yan)认为,这种乐观情绪部分来自于投资回报的速度。投资中国的一家小型企业,一两年之内,该企业就有可能跻身于世界前列。

“我记得在2003年,我们投资了盛大(Shanda)公司。当时盛大的规模还非常小,”阎焱说,“我们是在2003年五月注资,到2004年七月公司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一年后,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游戏公司。”阎分别在2004年和2007年被中华创业投资协会(CVCA)评为“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他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阎焱分析道,“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巨大的可发展市场,是造成这种可能的原因。我觉得,对私募基金投资者来说,这里是梦想中的投资环境。”

然而,投资机会的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尽管投资科技型公司让他们大赚了一把,但是阎和他的同行们却认为,非传统和非主要城市之外的领域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来源。阎热衷于进行农业方面的投资。最近他和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商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他认为该产业利润率非常高)。另外,作为中国政府改革投资的重点领域,医疗保健是另一个他认为“极具潜力”的投资领域。

政府政策的势头还将投资者的目光投向另外两个热门行业:可再生能源和环保科技。德同资本(DT)创始人、董事总经理田立新(Joe Tian)认为,“替代性能源仍将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将有很多投资机会。”他所在的公司投资了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商唐风能集团(Tang Wind Energy)。田预计,该集团会在今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风能制造商。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则把投资重点放在消费领域(包括电影、娱乐和医疗保健)。熊晓鸽特别强调在全球经济滑坡的背景下国内市场的强大生命力。他说,绝大多数成功的国内企业并不依赖海外投资。即使是中国的高储蓄、低消费水平对投资者也是一种机会:比如金融服务行业。

同时,投资机遇如今已经扩展到中国内地的更广阔地区。阎指出,他所在的公司进行的五项农业投资从北方俄罗斯边界一直延伸到南方江西的山区。

二三线城市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熊晓鸽估计,大约有80%的VC/PE资金流向了一线城市,但是二三线城市在消费和自然资源领域的投资项目正在增多。熊认为,实际上,二三线城市的这一名称容易引起误解:其实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远比十年前一线城市的强,这些城市提供的投资机遇也比十年前的北京和上海好得多。

田立新表示,“当然,在北京和上海仍然有很多机会,这很明显。但是对某些行业来说,有些二三线城市的投资机会更多”。他解释说,部分原因是由于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把工业区集中设立在某些城市。

评估潜在的交易

尽管商机无限,投资者仍需要谨慎选择投资项目。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 Asia)的董事总经理孙强(Sun Chang)介绍了他所使用的三条原则。

第一条:“所投资行业要足够大,有能力吸收投资资金。”考查一个行业需要投入时间和资金,因此该行业在将来的几年中应该要能孵育出一个以上的投资机会。第二条是增长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资金回报率就等于产业增长率。”最后一条是评估“公司或企业家是否愿意接受投资”。

房地产就是一个吸引华平投资的产业,因为房地产行业欢迎外来投资,而且规模很大,同时行业持续增长。“在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八千美元以前,大多数房地产投资都将集中在公寓住宅领域。所以我们认为,今后房地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野心的限制

乐观情绪之余,与会者也认识到,即使在中国,也不是一切皆有可能。他们对当前投资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了一些经验之谈。

近年来,亚洲出现了大批投资银行收购企业并成为控股股东的情况。尽管如此,与会者却一致认为,在中国出现类似局面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何在?孙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家的表现与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大亨们的表现相似。在当时,如果有人想出资购买洛克菲勒或是JP摩根集团,准会吃闭门羹。目前新兴的中国企业家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

孙认为,企业家的野心可能正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他们对于资金的渴望却往往与他们创造未来现金流的能力不相匹配。他说,“创业者的问题在于,他们并不清楚回报率将会有多高。”企业的预测与投资公司所预计结果之间的比例往往是三比一。

针对这个问题,解决办法之一(聘请CFO除外)是所谓的“棘轮”策略。如果某企业需要相当于下一年预计净收入十倍的资金注入,比方说,预计净收入为九百万美元,而潜在投资者认为三百万更为合理,就只会出资三百万的十倍三千万。为了打破僵局,双方可以达成协议,每存在一百万美元的差异,估值就缩水一千万。这已经成为常见的公司估值方式。

“成长型公司”在IPO前期和后期会产生类似的问题。孙认为,“问题在于企业家膨胀的野心与现实的对立。如果企业家过于激进,那么有可能会让公司陷入过多的债务,或者导致收购失败。”

软银赛富的阎焱补充说,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管理团队的组建。他认为,“要想在中国获得成功……一个既能处理地方事务,也能和国际接轨的管理者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目前有大量海归人才,然而,“要寻找两者兼备的人才仍然是个难题。”

另一方面,投资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有所不同。这些困难主要在于管理者利益与公司利益,以及投资者利益之间的不协调:管理者没有公司股份,但是却掌控着公司盈利。

孙用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几年前,华平投资了一家药厂。他说,“每年,公司净收入是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相互谈判的结果。”投资人提出人民币两亿的要求,但是管理者只接受一个亿。最后的数字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结果是效率低下和缺乏透明度。他说,“到了年终,你发现某个部门管理者给每位员工发了一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其中包括厨房工作人员,但是你却被蒙在鼓里。”该部门有六百名员工。“有一年,他给每个员工发了一台大的液晶电视……但是并没有通知我们……还有一年,我们发现,每个公司的司机都穿着他发的貂皮大衣。”如何让国有企业的各方保持利益的一致是最让华平头疼的问题。

国家的直接干预也会对投资者造成严重的影响。阎焱认为,“在宏观层面上,中国经济仍然受到严格监管。”除了申报要经过政府多层审批以外,政府某个机构出台的政策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商业环境。

熊晓鸽认为,这意味着企业对立法实施影响力的重要性。但尽管如此,中国的法律法规通常不是那么的非黑即白。他说,“你经常会处在灰色地带。”投资者必须和政府官员保持密切联系,理解法律将会如何被阐释,以及真正的边界在哪里。

对立的现实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与会嘉宾对于有些悲观看法并不认同。其中有一种普遍的悲观说法,即认为在中国有太多的资金在追逐太少的项目。还有人认为,公司估值困难太大难以进行;而投资也有很多道德雷区。

德同资本的田立新认为,可靠的介绍人能够有所帮助,但是道德风险仍然存在。投资人应该竭尽全力避免这方面的风险。他所在的公司将会展开多层面的审慎调查,甚至调查潜在合作者的社会网络。他说,“我们认识对方的前任老板,熟悉当地政府部门……不管怎么样,我们有时候还会去了解他的家人或朋友。”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有效地建立起所谓的“周边影响力”,因此,任何破坏企业名声的行为都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与会者还对其他的不同看法做出了简短回应。针对创业者,阎焱指出,他所在的公司获得的资金回报率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这说明,对公司进行估值很困难的说法是不可取的。

他说,“我知道,当前有一种误解,认为过多资金在追逐过少的项目。”但是他指出,统计数据表明,去年中国出现了风险投资/成长性投资的历史新高,投资增长量达到了38.3亿美元。同期,美国达到了30亿美元(尽管以购买力评价计算,差别有四倍之多)。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管理的私募基金的投资额,与以色列处于同一水平,而后者只有750万人口。他总结说,“因此,认为38亿美元在追逐过少的项目,这是不对的。”

尽管熊晓鸽承认,在近阶段,企业家可能暂居优势,但是,大量资金追逐少数项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前的金融危机导致了行业内的深刻变化。他说,“我真的很喜欢危机。IDGVC一些最成功的投资就是发生在金融危机之后,比如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投资百度。危机使得企业家与投资者之间的合作更趋于理性,对双方的期待也更为合理。”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目前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反而将预示着中国私募基金的美好前景。

猜你喜欢

企业家
话说企业家精神境界
一位企业家持续画好“同心圆”
星盘中的企业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激发企业家精神
激发企业家精神 赢创直销新未来
金色年华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会获企业家好评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洪培琪:爱发明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