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的文化想象
2009-10-09余雷
余 雷
“硬汉”是一个褒义词,人们面对这一名词难以生出猥琐的期待与想象。“硬汉”应该是个外来词。中国本土对于那些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人通常称之为侠客。但无论硬汉还是侠客都是一种文化想象的产物。
最著名的硬汉应该是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他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与其说《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是在与大鱼搏斗毋宁说他是在同命运抗争。海明威借桑提亚哥这个形象面对磨难与死亡所表现出的从容镇定,显示出了自己在漫长的文学生涯中不畏艰难和挫折,在诽谤攻击中勇敢探索前进的决心。但海明威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性命,却是因为担心被疾病和创作力枯竭所打败,只好先将自己毁灭了。硬汉的创造者难以成为硬汉,这是因为硬汉所要具备的素质并非普通人所能具备,这类形象只能是作家某种理想化的想象,硬汉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形象表现出的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时就对英雄产生的敬仰和渴望。
无独有偶,中国文人也有类似的想象。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也有一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无私与利他精神绝对化的形象。这些人通常身怀绝技,严格遵守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极力颂扬人间的公平与正义,标榜“替天行道”,济困扶弱。中国人将其称之为侠义之士。电影《硬汉》中的老三,更贴近这样的文化传统。
老三是一个在部队服役期间因为救人受伤而提前退役的战士,虽然退伍了,但他依然恪守着“我是人民的战士,我要做有益于人民的人”的原则。面对一切看似不平的现象,他都毫不犹豫地以“打”的方式去解决。
老三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在跳跃的追击画面中,陡然伸出一支红缨枪,持枪人干净利落地制服抢劫者之后,一字一句地念出自己的台词:“记住了,我是老三,是好人。你是坏人,所以打你。”接下来,老三用平稳而简洁的语调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好人打坏人”的故事。
“好人打坏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条公理。不需要求证也不需要解释。但在如今的法制社会,打人毕竟是一件违法的事。导演在片中不露声色地让警官对老三进行了劝诫,却无法阻挡老三继续打人,老三说:“我改不了。”
老三对坏人见一次打一次并非由于生性好斗,而是因为刚刚退伍回乡时,看到有人在给生猪灌水,老三打了这些非法商贩后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得到了奖励。这使得老三坚定了自己“打坏人”的决心,把所有违反社会规则的人都视作坏人,并勇敢地与之搏斗。在九十分钟的时间里,观众目睹了老三打小偷、打骗子、打不遵守规则随意吸烟的人,打警察、打盗贼……“打”是老三解决问题的法宝。整部片子按照老三自己的统计,一共打了十八次架,其战绩除了一次是平,其余的都胜出了。
如果仅仅是一个只会打架的蛮汉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故事,这部片子恐怕会被当做一场时尚的搞笑的无厘头闹剧。但老三每一次出手都有一个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正当理由。没有一次打架是因为自己。最根本的理由是他牢记自己作为一个军人,应该“随时随地保卫人民,为人民服务”,“即使不穿军装了,我也是保护人民的战士”。老三遵从的行动准则是人民子弟兵的最高行为规范,他时刻提醒自己“一个战士,到底是什么令他变得伟大?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使一个平凡的人经过千锤百炼成为一个真正的无所畏惧的战士”。
老三生活在我们身边,生活在这个经济增长迅速而价值观念混乱的当下。老三活动的背景中:有道貌岸然偷盗文物的大盗,有屡教不改教小孩做小偷的小团伙;有蛮横霸道卖假票的票贩子;有装模作样联手碰瓷的诈骗者,有撞人之后企图逃逸的汽车司机;有在公共汽车上肆无忌惮和情人打电话的偷情者;有被骗后不愿作证的受害人;有动口不动手的看客;有英勇牺牲的烈士;有挺身而出的战士,有见义勇为的司机;有顽强战斗的警察……老三的宋朝武术中用不中看,他以此教训一切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只要这个世间有不平,老三就时刻准备着。但他的力量又是如此有限,他的行为只能提醒人们这个世界还有公平和正义,却无力从根本改变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陋习。
唐代李德裕在《豪侠论》中曾强调:“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在历代的侠客故事中,“利他”是侠客的行动原则。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替天行道,忘我地扶危济困。在帮派内,纪律严明,遵从严密的等级制度。对侠客道德的规范其实是一种理想的非常人所及的超道德。这是因为中国民间侠客文化的传统,是在几千年统治阶层的强权与下层民众的弱小形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中产生的。民众对侠客的期待,实际上代表了个体的人的软弱。希望获得一种保护的力量。
老三正是符合这样规范的一个形象。当他大喊“有一种力量是专为消灭邪恶而存在,那就是——我”的时候,观众头脑中便会出现中国式的文化想象。这种想象是和戴着面具的佐罗、披着斗篷的罗宾汉相重叠的。他们所具备的都是诸如善良、质朴、勇敢、见义勇为、疾恶如仇等优秀品质。在这个以牺牲人的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为发展代价的后工业时代,老三坚毅的表情多少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些渐渐远离人群的精神气质,重新接触到那些历史悠久的规范和价值观。老三看似单纯的打架行为,其实体现的是人们幻想在现实中构建一种可以寻求安慰和保护的人与社会的关系。老三的种种的举动因此是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导演按照民间想象构思了老三这个人物,“好人打坏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来不需要理由。
中国的侠文化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西南师范大学教授韩云波认为:中国侠文化包括两个方面,即侠的行为文化和侠的精神文化。老三身上体现的是侠的精神文化,是一种具有幻想色彩的斗争精神。老三和传统侠客不同的是,他不是社会法律和秩序的敌人,而是一个全力维护道德观念的斗士。他在无意识中追求着完美,希望不断能够超越自己,在“打抱不平”的故事中,渐渐将自己定位为了超人,一个超越世俗道德观念的人。
老三牢记着政委的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离开部队之后他依然刻苦训练。他希望自己“身体像潜艇一样强壮,拳头像鱼雷一样又准又狠”。这样一个形象稍不留神就会被刻画为强壮的打架机器。但老三不是,智力残缺的老三有着细腻的情感世界。老三并不孤独。他有家人,有恋人,有朋友。影片在表现老三战斗精神的同时,并没有把他刻画为一个孤独的斗士,而是用大量细节表现他与其他人的情感交流。这部色调低沉的影片因此始终洋溢着人性的温暖。
老三最佩服的人是政委。无论精神还是体力,政委都是老三最钦佩的人。政委说:谎言会让人迷失方向。于是老三就从不说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他也不愿说。老三不仅自己不说谎,还痛恨一切说谎的人,继而打一切说谎的人;政委说:只有退役的潜艇,没有退役的士兵。老三就坚持一个战士的本色,自始至终战斗着。政委的牺牲成为老三痛恨罪犯的一个理由,老三与坏人斗争的动力有一部分就源于此。
老三最爱的人是小草。英雄身边总不缺少美人,老三也不能免俗。老三以为他和小草一定会白头到老,就像潜艇离不开大海。老三不会向小草献殷勤,不愿意向小草撒谎。老三把小草当做他的家,却不知道小草的心意。当老三扔下小草去追捕罪犯回来,找不到小草的时候,一个等候恋人的男子告诉他:“谈恋爱一定要投入,只有投入才有回报。”而当老三决定投入,把自己的红缨枪交给小草时,却发现小草爱上了别人。仍然是同一个男子告诉他:“不能太投入,越投入爱的伤害就越大。”无所适从的老三叹息道:“一个伟大的爱情死了,一个伟大的战士复活了。”于是,老三和许多武侠小说中没有伴侣的英雄一样,无牵无挂地投入了战斗。老三比别的侠客做得更彻底的是,他扔掉了小草送他的水壶,告诉自己:“忘了她,就不恨她了……”
老三是一个纯粹中国式的想象,一个具有中国文化质感和力量的形象。古龙曾说,武侠内涵的精神是一种“有所必为”的男子汉精神,一种永不屈服的意志和斗志,一种百折不回的决心,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战斗精神,这种精神只有让人振作向上,让人奋发图强,绝不会让人颓废消沉,绝不会让人看了之后想去自杀。《硬汉》中的老三具有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老三的所作所为让我们在这个岁末的冬日里感到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