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现党务管理专业化的途径
2009-10-07刘枫耘
刘枫耘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有效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研究实现高校党务管理专业化的途径,对提高高校党务管理水平,有效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政治领导、政治核心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一、党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及意义
适当界定党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及意义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1.党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化”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在管理方面强调最多的理念之一。“党务管理专业化”是“专业化”这个一般概念在党务管理领域的延伸。
“专业化”是一个人或组织逐渐符合专业标准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需要经历成长、成熟直至经历挫折而走向成功的检验过程。“专业化管理”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有专门组织;二是有特定组织目标;三是有具备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的专业人员,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运用专门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素质并对组织实施管理;四是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从管理的“粗放化”变“精细化”;五是有专门制度体系;六是有专门评价标准体系;七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在研究党务管理专业化课题中,虽然不能简单套用这些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但对我们思考党务管理专业化这个特殊性问题提供了思路,具有启发性。
党务管理专业化的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内,经过专业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程度的党的知识素养和党务管理能力的专职或兼职党务工作人员,按照党章和党的文件等规定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照规定程序,进行党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党内活动,带领全体党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按照党的纲领推动党的事业发展,达成党的目标的动态过程。
2.强调党务管理专业化的意义
为什么要强调党务管理专业化?
一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七大对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有精辟的描述: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和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五个必须”“五项建设”对党务管理提出了明确的高标准任务和要求。
二是在高校党务管理中还存在不少与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比如,不少党员对党的知识、党的历史了解不多;对《党章》的内容了解不多;党员权利与义务意识淡漠;不少党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党内生活的相关规定及程序了解得不准确、掌握得不熟练,因此造成党内部分组织生活欠规范,影响活动质量;更有少数党员干部不了解党的纪律规定、不执行党的纪律,犯了错误……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影响党组织的先进性,影响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专业化方法和途径,逐步完善管理,实现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力的目标。
二、高校实现党务管理专业化的途径
探索高校实现党务管理专业化的途径,需要从高校实际出发,从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干部队伍、党组织建设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实现专业化入手。
一是党务管理法制化。党要管党,首先要做到依法管党。党内最高大法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原则、任务、组织、党员标准、党员权利义务、党的纪律等都作了明确而又详细的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也是高校依法实施党务管理的根本依据。党中央在近几年颁布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5个文件,是指导高校党建的行动纲领。我院在文件指导下,在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干部聘任及管理、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做了不同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实效,为学院师训、干训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是党务管理制度化。党内制度是党内有序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对党章和党的有关法规及各项规定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的基本依据。目前,我院党委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框架和体系,内容很丰富,涉及党内工作的方方面面,覆盖党内的各种生活和工作领域。归结起来有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工青妇等群众工作制度、老干部工作制度、统战工作制度、安全保密工作制度、党建创新制度等,为学院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党务管理程序化。程序管理就是过程管理。党务管理工作程序是党内法规、政策、规章转化为具体行动、工作落到实处、达成工作目的的桥梁和渠道,也是确保党内生活和工作正常、规范、有序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更是我们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党务管理工作程序一般表现在党内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领导干部选拔任命和党员发展,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各种民主生活,党内各种检查评价,以及民主监督等方面。程序化的体现形式,就是把有关制度规定、单项或特殊事项,在规定时间、地点,将有关内容按照一定顺序予以规定并实施的过程。程序化有时限性强、要求公开透明(除保密规定事项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接受监督等特点。良好的工作程序设计对提高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也是对管理者执行力的检验。完成了程序设计的各个环节,也就实现了过程管理,也就为高质量的完成工作提供了保障。
四是党务干部专业化。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党的领导干部实现专业化的重要标志。达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会做聪明的学习者,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思维效率,改变固定的思维模式,尝试多元思维,比如不仅要有经验性思维、对比性思维、实用性思维,还要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应该具备良好的党务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很多,其中关键素质应该包括:政治素质、知识素质、管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主要专业能力包括:政治辨别能力、适应新环境能力、战略思考能力、识人善任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综合统筹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团队合作与群众工作能力、给自己定位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这些素质和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历练才能形成,甚至需要经过“劳其筋骨、苦其心智”的苦难历练,以便真正担负起党的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历史重任。
五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专业化。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而且是一支宏大的队伍。”党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也对干部的专业化提出了要求,力求通过干部选拔任用诸环节的把握,使干部经受锻炼,不断提升干部的专业化水平,这对党的专兼职干部培养同样适用。同时,党的干部也应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进行培训,努力做到以较高的素质、以专业化水平来从容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新环境,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更好地体恤校情、师情、生情,为构建和谐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六是建立专业化的党务工作评价体系。党务工作评价既是新课题,也是党建创新点,更是实现党务管理专业化、提升党务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举。北京高校在市委教育工委领导下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在建立党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普通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称《基本标准》),用以指导高校党建工作,在党务管理专业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基本标准》是一个系统、完整、相对科学的党务管理评价体系,几乎涵盖了学校事业发展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分类,并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了客观的描述,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便于学校对照标准自我评价和检查实施。2007年,市委教育工委依据《基本标准》对北京数十所普通高校进行达标检查验收。北京教育学院通过迎接检查的准备工作,对照《基本标准》,对3年来学院各项工作做了全面梳理,总结了经验,找出了漏洞,完善了制度。按照规定重新制定或补充完善文件近30项,弥补了制度上的空白,确实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学院通过达标检查验收,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使党务和行政等管理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向学院提出的“专业化、综合化、现代化”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党的建设和专业化管理方面,我们要继续沿着十七大指引的方向,坚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为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王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