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支带橡皮的铅笔
2009-10-04单国友
单国友
这是扬州大学校友滕有玺受邀回母校时讲的故事。
出生在苏北阜宁贫困农家的滕有玺,因为家境贫寒,尽管高考分数过了北大、清华的录取线,也不得不接受可免学杂费并能享受补贴的扬州大学师范学院的通知书。还是因为经济窘困,复习考研时,他患上感冒不敢就医,结果转成肺炎,差点儿没念成研究生。正是这些经历,让滕有玺决定,毕业后要做一支“带橡皮的铅笔”。
滕有玺说,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就是一支普通的铅笔,如果不想循规蹈矩、平淡度日,不妨尝试做一支“带橡皮的铅笔”。他自己就是这样,学的是师范类化学专业,却没有去学校当老师。1997年研究生毕业后,他选择了苏州固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只有300人的校办企业。
滕有玺进公司后的第一个目标是当好技术员,忘记自己研究生的身份,别人练习1遍,他练习3遍。工作之余,他四处求学,听各种讲座。学习、实践、总结,一轮又一轮,一年又一年——部门助理、部门经理、部长……每一个岗位都是这样。直到拥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别墅名车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
38岁时,滕有玺所领导的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为鼓励更多奋斗中的年轻人,他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穷人的出路》。这本书在网上连载后,引起了轰动。
滕有玺说,最初,铅笔和橡皮是分离的。一天,有人突发奇想,把橡皮安到铅笔头上,于是就诞生了橡皮铅笔。不但使用更方便,还改变了“1+1=2”的功能定式。他说,如果当年自己到化学企业,将是众多“铅笔”中的一支。但他跑到“橡皮”堆里,那里只有他一支“铅笔”,成为与众不同的“带橡皮的铅笔”就是指日可待的事儿了。
至于滕有玺的成功秘诀,只有6句话:脑袋决定口袋;眼光决定财富;选择决定前途;在变化中求生存;凡事力求抓住本质;成功要找方法,不要找借口。
(摘自《青年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