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2009-09-30丁榕
丁 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外部风险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外部风险日益加大,企业风险防范的理论与制度应该随着新的环境和特点进行发展和创新。深入解剖此次金融危机对企业风险防范的影响,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企业 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 防范体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风险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金融风险、资源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人才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就其来源而言,包括内部自生型风险或外部导入型风险。企业发展成败,既决定于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又决定于外部风险的作用程度。国际金融危机显示,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难以防范经济风险,外部风险在企业风险形成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企业风险防范的理论与制度应该随着新的环境和特点进行发展和创新。
金融危机下企业风险的传导分析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风险日益全球化,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互传导,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传导,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互传导,经济危机空间传播的速度加快,对各个经济实体的影响加深,企业风险的外部导入性特点不断强化。深入解剖此次金融危机对企业风险防范的影响,具有十分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密切联系
美国金融危机源于企业财务报表缺陷和会计风险防范失控。美国《证券交易条例》规定,金融机构每天都要度量次级抵押贷款证券(MBS)和抵押债务凭证(CDO)的市场价值。但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可能每天来评估账面上所有房贷的价值,于是用ABX指数进行度量,从而导致实际资产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分离,难以及时发现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及时显现和超前化解企业风险。有着158 年悠久历史的雷曼兄弟之所以在这次危机中破产,问题就在于该公司在次贷危机爆发前,持有大量的次级债金融产品(包括MBS和CDO),以及其他较低等级的住房抵押贷款金融产品。由于资产记账方法难以及时暴露资产减值信息,以至出现巨额资产减记,形成严重亏损时,才采取各种救助办法,但是已经无法救助,只得破产。美国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迅速蔓延,在外部风险的冲击下,全球企业出现金融资产缩水,市场需求萎缩,信用关系紊乱,大量企业停产倒闭,大量劳动力失业,危机由会计财务转向金融体系,由微观经济转向宏观经济。
(二)虚拟经济风险向实体经济全方位传导
此次金融危机有三个特点;一是危机起点于美国金融和房地产业,迅速传导到全球经济,从发达国家到新兴经济体,从美国到欧盟,从日本到东南亚,无不受到重大冲击,创造了金融风险向全球快速传导的典型。二是危机起因于美国过度消费和信贷膨胀,传导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外向型生产过剩,进出口额迅速下降,创造了生产信贷与消费信贷同时恶化,虚拟经济风险向实体经济风险快速传导的典型。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9年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下降32.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3%,出口额下降17.5%,进口额下降43.1%。三是金融危机与世界产业分工的结构性矛盾相互叠加,集中表现为新兴经济体的加工出口型低端产业生产能力的过剩,从而又导致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基础产业需求不足,创造了产业之间风险快速传导的典型。
(三)会计行为与经济风险密切联系
会计制度的根本要求是财务信息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透明性,使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社会拥有正确的决策依据。但是,现代财务信息披露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间接性,导致会计信息的扭曲和滞后。按照现行会计准则,投资公司对金融衍生品在财务报表上的计价采用的是“以市值来计价”。衍生品市值的计算需运用公司内部开发的复杂数学模型,不同模型甚至同一模型的不同假设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衍生品市值,而投资机构对模型信息的披露仅仅在财务报表的备注中提及。更严重的是,投资机构还会通过金融工程把衍生品搬到账面之外,掩盖了大量的违约信息,使得投资者和审计单位难以判断衍生品的真正价值和潜在风险,从而使一般的违约危机发展到资产价格危机,从资产价格危机发展到流动性危机,从流动性危机发展为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
(四)金融危机应对政策措施与企业风险防范要求相互背反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了遏制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应对措施,从而使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对企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倒闭,股市、楼市暴跌,汇率波动,导致大量企业境内外资产损失和缩水;增发国债推动的汇率扭曲、通货膨胀导致出口生产企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发达国家促进国内就业和消费需求政策,导致就业限制和贸易保护主义空前加强,例如美国政府制定的救助措施包括购买本国产品和银行招用本国劳动力的条款,致使企业产品和技术出口更加困难。政府挽救危机的投资措施及有关政策,有可能进一步导致市场信号的失真和市场机制的弱化。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防范企业风险,必须充分考虑各国应对措施衍生的企业风险因素。
企业全面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企业风险发生和防范的特点表明,必须对传统的企业风险理论及制度进行积极创新,特别是要建立企业外部风险防范与企业内部风险防范相结合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
(一)增强企业防范决策风险的能力
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结合起来,增强企业防范决策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必然伴生风险全球化,全球产业分工、国际经济贸易、世界金融体系等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实践表明,中国企业在美国金融危机中的投资和贸易损失是巨大的, 9220亿美元债券投资、10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应收账款,都处在资产缩水之中。企业要从全局经济战略的高度,评估外部环境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建立企业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企业进行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进行境外投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必须全面评估市场风险、投资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提高企业外部风险预警、预报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企业防范决策风险的能力。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以贴牌生产为主,从事加工贸易的“三来一补”企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品牌建设,是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以金融和信息服务业为依托,建立社会化的企业决策风险评估服务体系,为企业防范决策风险构建风向标和防火墙,也是必须重视的措施。
(二)增强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
把风险防范与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信用既是培育和增强企业经营能力的工具,同时也可能异化为市场经济的对立物,使企业潜在的信用风险被表象掩盖,从而扩大企业风险。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使企业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发生扭曲。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信用评级机构严重失信,它们本应代表投资者的利益,对投资品种的信用等级作出独立公正的评价。但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这些机构作出的信用评级给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如市场出售的CDO中的高级债券类均被评为无风险的AAA,让投资方遭受了很大损失。
鉴于此,政府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督促它们真正代表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市场信用和虚拟经济发育程度及影响远不及美国,但是也不可以忽视,近年来股市、汇市、楼市大幅度波动,投资者损失严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市场信用分析,慎重选择金融工具,多渠道建立企业征信体系,特别是对相关企业的资信状况,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分析,对重点合作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建立信用档案,增强企业防范信用风险的能力。要努力加强企业自身诚信建设,确立诚信为本、注重社会效益的经营理念,努力构建企业诚信文化,坚持合法经营和正当竞争,加强产品质量、计量、安全、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依法真实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不断提高企业市场和社会信用评价。
(三)增强企业防范会计风险的能力
把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与内部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增强企业防范会计风险的能力。财务风险是企业最致命的风险,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实现预期财务目标,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但是现在国际通行的财务会计和审计制度缺乏防范全球金融和经济风险的能力。面对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该通过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强化企业财务责任,加强企业财务分析,建立企业资金运行监督机制,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水平,增强财务风险处理能力。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坚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系统标准的统一性,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公司高管要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要积极与国际证券市场接轨,符合上市市场所在国家的法律规范,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对证券市场的财务分析,有效防范和控制股市风险。在金融国际化和衍生工具多元化的条件下,对外投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要对企业资产价值波动进行及时的会计跟踪和严格的审计监督,有效防范资产会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