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课上自信的重要性浅谈
2009-09-30颜军芬
颜军芬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在音乐教学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牢牢把握住情感原则,点燃学生情感之花,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从而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能否成功的标志。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少教师成了一架教学的机器,难以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和课堂的框框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其创造力受到压抑。这种封闭式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思维兴趣的淡化、思维活动的弱化、思维品质的劣化,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回顾以上课堂教学,教师始终保持着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为学生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
的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流动的艺术,是活生生的体验和感悟。如果在音乐课堂内用上过多的不对,不准,不是,去约束和制约学生,以此来达到驾驭课堂的目的,那么音乐该有的美感会被破坏,长此以往,播撒在学生心灵的音乐之种将是压抑、机械、没有激情又缺乏创新意识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作为合作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要把课堂教学的“三尺讲台”看作几十平方米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而这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教师有机的导是学生自信学习的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的教学思想,这种思想一直传承至今,而现今的教学思想,授人以渔,还需悟其渔识。的确,在教学中,我们在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分阶段引导学生悟,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有信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在以上案例中,教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即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环中,让学生悟出诊断音乐问题可从演唱表情、歌曲速度、节奏律动三个方面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插嘴发言、进行辩论等,同时积极调节课堂气氛,使冷点升温沸点降温,真正做到收放自如。这样学生不但得其鱼,会渔,而且已识渔。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信心百倍。
二、教师友情的导是学生自信学习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老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要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试想前面案例中,如果当学生提出要求,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教师为达成自己的设计而不顾学生的感受,或以不耐的口气加以制止,那之后的小组讨论就会不复存在,学生的学习信心就会大打折扣,课堂之精彩也将无法生成。
美国教育学家多尔曾说过: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以平等、尊重、民主、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这种相互平等和尊重教学氛围,只有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热情高涨,大胆想象,有所创新,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才高,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
三、教师激情的导是学生自信学习的关键
音乐给人的是情的交融,是美的享受,在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创造学生乐于参与合作的情景,努力激发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和爱学的强烈学习欲望,以情激情,使那些表现欲望强的学生有施展的舞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合作。
因此,在音乐课中,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大胆开放。教师要加强对语言、动作、表情等教学与非教学语言的包装,给学生传递尊重、信任、宽容与鼓励的情感信息,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愉快。通过心灵的撞击去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苗。以上案例中,教师自己首先进入音乐情感世界中,他的友好的引导,流畅动听的弹奏,富有激情的煽动,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得相当主动积极,不仅课堂参与程度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可以起这样互动是非常成功的。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细心地用宽容的爱,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用赞许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智慧去引领学生的热情,用激情去诱发学生的自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音乐学习绽放激情之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个性得以张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