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2009-09-30郑涛
郑 涛
一、设计作业的原则
1.精心选题
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老师布置作业不能太多,确保学生在作业完成上不要耗时太多。因此,要认真研究物理课程标准,布置少量有针对性的题目,既节约学生的时间,又达到巩固知识、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2.题量适中
布置作业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总量,因为每天学生只要求1.5小时的课外作业量。各学科作业时间要统筹兼顾,如初二物理作业尽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如学习《杠杆》一节之后,可布置四道题目,两道作图题练习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的做法;一道辨别题,让学生辨别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哪些是等臂杠杆;一道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题。
3.突出层次
长期以来,老师布置作业总是全班统一,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统一的作业内容势必造成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遏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改变传统的硬性规定、统一要求,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两个层次。“必做作业”主要用来巩固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选做作业”则是课堂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每个同学可根据自己能力量力而行,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感到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
4.贴近生活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理念之一,要求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布置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对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还要想到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布置作业时要尽量使作业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感到物理作业既容易又有趣,还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设计作业的多样性
1.观察作业
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然后提出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在实际教学中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培养学生观察力。如:在学《电功率》后,让学生去观察家用电器铭牌,找到它们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学习《质量》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包装袋上是否有质量标志。
2.实践操作作业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物理教学原则之一,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有效途径。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如学习《光的反射》之后让学生制作潜望镜。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应用知识,巩固知识。
3.探究性作业
在新课标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学生自由组合成立探究小组,进行探究作业。如噪声污染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社区中噪声污染的状况及对策》的调查报告;能源调查组的同学写出了《节约能源的方案》的调查报告。这些作业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作用。
总之,物理教师要从多角度去布置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从题海作业中走出来,在轻松愉快的实验,制作过程中完成物理作业,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研究的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上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