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凸显理论“人文向度”的意义

2009-09-30何光辉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何光辉

摘 要:通过凸显理论的“人文向度”,能够激发大学生热爱学习、敬重生命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把理论的“人文价值”化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素质。凸显理论的“人文向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理论入耳、入脑,又入心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文向度 生命意蕴 价值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程的根本性质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属于人文素质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强调贴近现实、讲究方法、注重案例,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但对于枯燥的理论,学生们往往是入耳、入脑,却不入心,实际的教学效果会打折。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的观点,如果能够结合课程的人文性质,进一步发掘、凸显理论本身的“人文向度”,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情感,而且能深化大学生对于理论的认识,更好地把理论的价值化为自身的人文素质。

所谓理论的“人文向度”,是指理论本身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及其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它主要表现于理论的“生命意蕴”和“价值意蕴”两个层面。“生命意蕴”指理论形成过程中的生命因素,“价值意蕴”指理论蕴涵的思想价值。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通过对这两个层面的双向思考,即,分别从理论和学生两个维度,来具体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凸显理论“人文向度”的意义。

一、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以理论的“生命活力”激发大学生热爱学习、敬重生命的内在动力

1.从理论本身看,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就是强调思想政治理论形成背后的生命因素。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源于实践,是个体或群体(民族)大生命在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实践中生命智慧的结晶。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不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无不是如此。它们要么反映的是个体生命的智慧探索;要么体现的是民族大生命的智慧结晶;要么二者兼而有之。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们既是中华民族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民族大生命的智慧结晶;又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在关注民族生命、探索民族命运的历史进程中,分别于不同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大理论发展,对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深深地凝聚着他们个人生命的智慧。可见,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跃动着的却是“生命活力”,蕴涵着深沉的人文思想,其实质是生命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探索,是生命的智慧结晶。如此的生命结晶是值得每个大学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

2.就大学生本身来说,他们往往把思想政治看作是枯燥的理论。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孤立片面地看待理论,既看不到理论背后厚重的历史或鲜活的现实,也考虑不到理论形成的生命因素及其跃动着的“生命活力”。因而,理论也就无法真正打动大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通过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目的就是让大学生理解理论形成背后的生命探索和智慧结晶,拉近理论和大学生的距离;从而,启发他们对理论本身的情感和认知,引导他们心怀崇敬走进理论,以理论的“生命活力”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动力。正如黑格尔所言:“方法是内容的灵魂”,理论“生命意蕴”的凸显,就是要激活理论的内容,让大学生真正进入理论、把握理论。同时,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也是想通过透视理论的生命本质,对大学生进行敬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人文教育,拓展他们关于生命内涵的视野,让他们真正懂得漠视理论的学习实质上就是漠视生命,敬重理论也就是敬重生命本身。

二、凸显理论的“价值意蕴”,把理论的“人文价值”化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素质

1.理论的“价值意蕴”是理论本身所蕴涵的思想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它主要体现为理论的“人文价值”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即理论的人文关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打下的奠基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具有的全方位的正面引领作用等。可见,理论的“人文价值”应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着力点所在,对之的揭示、说明也应成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重点。

理论的“人文价值”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显性“人文价值”,是指理论直接呈现出对学生的作用。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人文价值”就是通过一系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为理论导向,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显性“人文价值”,同学们容易理解把握。而隐性“人文价值”是指不容易直接从理论本身看出对于大学生的作用,需要老师加以揭示和说明。以“科学发展观”为例。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该理论作为新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针,对于自身并没直接的价值可言。针对这种认识,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深入领会理论,指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统筹兼顾”的方法论,不仅是指导国家发展的方针,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有着现实的启示意义,具有人文关怀的一面;而且,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地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指导方针,这本身就是人文素质与时俱进的体现。当然,理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于现实的人文关怀,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也并非去追求实用的知识。理论的价值更多是通过理论所包含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哲学的相关思想,指向大学生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经由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浸染,帮助他们建构一个意义和价值的人文世界。显然,通过凸显理论的“人文价值”,无疑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理解理论,促进这一建构过程。

2.从大学生的角度看,由于理论本身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宏观性特征,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论内在的“人文价值”,如果授课老师不能结合具体的课程去总结、揭示和说明,“人文价值”就不能化作大学生的内在素质,理论也就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们除了机械地记住一些理论以应付考试外,在他们的头脑中也不会有更多的思考。就像前述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老师及时阐释其中的“价值意蕴”,点明理论的“人文价值”,就能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这看似教学中的小事,却直接关系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因而,通过凸显理论的“价值意蕴”来揭示理论的“人文价值”,能够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认识理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让理论入耳、入脑,又入心,最终目的在于把理论的“人文价值”化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素质。

总之,凸显理论的“生命意蕴”,实质上是强调进入理论的方法,就是注重引导大学生以怎样的理论视域走进理论,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凸显理论的“价值意蕴”,就是凸显理论之于大学生的价值所在,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理论的主体作用。可见,理论“人文向度”的凸显,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方法论与价值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探索理论入耳、入脑、入心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高等教育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01

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27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