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2009-09-30汤华财
汤华财
一、起因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看书,不会主动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灌输式的讲授方式占了多数,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是主要的学习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初中的学习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定位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上,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效果的加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三年的规划与试验目标
我们制定了初中三年的规划是:第一学年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从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课堂学习各环节的训练,明确各环节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第二学年,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是在初一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老师更加放手,由学生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学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脱离老师设置的预习提纲来进行学习,自己收集资料,自己交流讨论,自己解决问题等。
我们知道对学生来说,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初中数学学习,使学生形成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框图
为了完成初中三年的规划,达成制定的目标,设计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六环节:学案设计、自主预习、合作交流、精讲释疑、技能拓展、小结与检测。
四、具体实施细节介绍
第一环节 学案设计: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尤为重要,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抓手。在设计学案时,我们考虑到学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效暴露和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在不断实践改进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案的体例及要求,共分以下四部分:1.预习目标:要求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2.预习导航:首先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以知识回顾的形式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再以课本为把手,以知识为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分析、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从而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根据具体的内容,适时渗透学法指导,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技能拓展:围绕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用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提升,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4.课堂检测:一般设置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种类型题,难易适当,主要考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落实情况,有时也分层设置,老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掌握的情况适时进行补充与调整,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进行随堂检测。
第二环节 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完成预习提纲,记录自己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预习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下面所有环节能否顺利进行,所以首先得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预习。学生理解的预习仅仅是看看课本,画出课本上的黑体字,完成学案的问题,做做课后练习、习题,其实这远远不够。
在初一入学初我们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学会预习:1.看书:要求斟字酌句,将教材看透,并将课本内容分层,提出问题;2.根据学案的引导,结合课本,完成学案;3.理清本节课的重点、难点;4.抓住本节课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环节 合作交流: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主要采用分组交流的方式。
1.分组:根据学情,按好中差结合,四人——六人一组,任命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制定制度,提出要求。初一入校初加强对组长的培训。
2.合作交流:学生交流的内容有:(1)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教师提出的重点交流的问题;(3)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交流环节绝不是简单地对对学案的答案。
交流中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长可走下座位,到别的组寻求帮助;小组长汇总交流成果,统筹安排下一环节发言的同学;交流后,同学及时改错。
3.合作交流目的:(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加深理解,增大信息量,拓宽解题思路;(2)小组间学生的轮流发言,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3)对于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利用这个时间请求援助,好学生进行帮扶,把互帮互助落到实处。
课堂的交流环节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一小组人员安排与小组分工有明确的要求,有专门的小组长做协调与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小组评价机制度,使小组合作交流更有序、高效。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的交流以及与老师的交流,交流预习难点、疑点,互相启发,尽可能解决发现的问题,同时提出疑难问题。通过这一环节,80%以上的学生这堂课的内容基本过关。
小组合作交流时,任课教师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指导小组长有效组织和协调作用的发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教师还要解答小组的个性问题,搜集各个小组存在的解决不了的共性的问题,以便使下一环节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第四环节 精讲释疑:也是课堂的展示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的理解、重点、易错点、典型问题、思路方法等进行展示,成员间自然协调、相互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必要时加以修改、完善;也可以将本组没有解决的难点、疑问提出来,不同小组间解答。
教师对于搜集到的问题精讲释疑,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让学生讲,二是老师循循诱导,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主要以第一种方式为主。这一环节中,教师的长处、教师的素质、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的应变能力都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这个过程也不像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灌输,而是注重了在讲解过程中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误区,教师及时地分析和纠正,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成果展示、教师点拨的过程中,教师以网络图的形式编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以问题串的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规律、方法,对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五环节 技能拓展:也是教学的拓展环节,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相关知识的应用、典型的方法进行拓展,对重点知识加强巩固训练,对课堂上学生交流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强化与理解。
第六环节 小结与检测:学生自己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归纳总结,同学间相互补充、完善,课后学生在书上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节课不仅关注知识点的总结,还关注学生疑难点的总结,更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
教师提前对本节的内容进行预设,设置课堂检测题目,对于本节课内容应知应会的内容进行检测,用时5分钟左右,检测时可以根据情况分层进行,也可以抽查,对于不达标的学生及时进行帮扶,争取做到当堂知识当天掌握。
总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学案引导不到位,学生的预习就会不深入,这样课堂的合作交流就会流于形式,精讲释疑环节很难展示出好的成果,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就会存在“夹生饭”的现象,这样就会事倍功半。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山大一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