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

2009-09-30蒋小俐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1期

蒋小俐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数学也是离不开阅读的,有效的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它可以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课本

1.学会阅读概念

在读概念的时候,要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弄明白概念的内涵,知道其适用范围。例如:在学习“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时,要仔细思考为什么要强调“只有”呢。又如:在阅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要抓住“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关键词。抓住了要点,很多概念就容易掌握了,这样既提高了读书效率,又增强了记忆。

2.学会阅读公式

很多同学觉得记忆公式很困难,并且还容易混淆。其实,公式是不需要去死记硬背的,关键是弄清它的推导过程。所以阅读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很重要了。在阅读时要弄清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有什么特征,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和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要让学生弄清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的关系,进而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的关系。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且也让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中“÷2”的意义。

3.学会阅读例题

读题,就是要弄清楚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数学课本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所以在读例题时要读懂、读透。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关键的词可以做个记号,配合课本中的图解读提示,了解解题的步骤及计算过程。也就是阅读要做到:(1)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2)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书写格式;(3)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二、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边读边动笔

如何动笔呢?阅读做记号就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好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时用符号做标记,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了解重难点。如果阅读的是文字,就可以在自己认为是重点和关键的文字上,用各种符号做上标记,这样既对理解知识有所帮助,同时又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这样可以很快地理解题意,提高阅读的效率。例如,在阅读“圆的直径是8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样的题时,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把已知条件勾画出来,问题部分可以用括号括起来,还可以把单位做上记号,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明白题目中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而知道给出的已知条件是直径,要求面积应先求出半径,并且题中的单位名称也不一样,计算结果要进行单位换算。

2.边读边动手

数学阅读时往往不单纯是文字,有的时候可能是图形、表格、或者是算式等等,那么就要结合文字左思右看、动脑动手,可以动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算一算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观察、比较和思考,感悟新知识,做到深入理解。例如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我们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拼成的角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3.边读边思考

思考是对输入大脑的文字信息的识别与加工。阅读中必有思考,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阅读。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反复琢磨和分析,咀嚼其中的意义及知识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思考”,深入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为什么单位不相同不能相加减”“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在读的时候就要让学生通过读从不同角度换位思考,激发学生“爱思考、会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课也要培养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著名的教育家于永正先生说过:“书是读出来的。”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艰难过程,只要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相信会卓有成效的。

作者单位:成都郫县华西中学小学数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