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语言因素,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2009-09-30周子健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品质阅读教学

周子健

摘 要:语言因素不单是个别词语的意义问题,也是篇章结构的写作问题。语言形式美在本质上是一种声音的美、音乐性的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验趣味、获得美感,以唤起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语言内容美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在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之美、意境之美等方面。语文教师只有把握语言因素,通过富有创造性与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才能带领学生在亲近文本的过程中不断识记、理解、运用语言,并获得感知、领悟、甄别、创造生活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语言因素 阅读教学 品质

语言是世界在人脑中呈现的方式。“从根本上而言,语言既非表达,也非人的活动。”(海德格尔语)由此可见,语言是我们接近万物、理解事件、感悟世界的重要手段。如果我们摒弃语言,那么我们不仅孤立了自己,也最终疏远了生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语言学习才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第一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识记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基于此,语文教学归根结蒂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而语言文字的教学则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才能最终实现其目标。这不仅因为文章是语言文字的信息载体,而且因为文章是语言文字的意义家园。尤其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篇章都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性场所,这种意义场的信息容量是巨大的,不但关系到某些单一词语的规范运用,而且涉及到篇章结构的形式定型知识。因此,语言因素不单是个别词语的意义问题,也是篇章结构的写作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因素,既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汉语传统中的语言因素类型

汉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使用率高、分布范围广、典籍累积多、变异形式丰的语种,它的传统是深厚而绵远的。如果我们运用系统语言分析法对汉语传统中的语言因素加以概括和厘定,就能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有如下发现。

1.宏观层次上的语言因素

我国历代诗人、文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非常重视诗文中的炼字炼意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精深的见解。运用现代语言分析法,就能在宏观层次上获得汉语语言因素的分布类型。包括:语言的情趣、格调、节奏、层次、空白、造型、色彩、变异、延伸、距离、逻辑、调节等。概而言之,这种宏观层次上的语言因素可以从格调、理趣和逻辑等三方面去规范其一般规律,因为,这是对汉语中普遍现象的提炼与分解。也可以说,这些宏观层次上的语言因素更多的属于形式范畴,既是对语言运用一般规律的提示,也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可示范性。

2.微观层次上的语言因素

宋人魏泰《临安隐居诗话》中说:“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几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乎词,此所以入人深也。”语言功能的实现最终是指向其所指(意义)的,如果我们停留在语言的能指(形式)上就无法获得语言言说的信息。在现代语言分析法的解剖中,汉语从微观层次上看,至少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语言因素:结构形态、时间空间、视角视点、心理深度、寓意功能、情境画面、意义层次、主题归属等。概而言之,这种微观层次上的语言因素可以从时空、感觉、意境等三方面去规范其一般规律,因为,这是对汉语在使用中的表达功能的分解与廓清。也可以说,这些微观层次上的语言因素更多的属于意义范畴,既是对语言运用手段的提示,也在意义上具有准确的可解读性。

二、汉语语言因素在中学教材中的表现

汉语由自己的特点形成了特殊的语言之美。那就是:语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一点是其他拼音文字所无法体现的,因为表音文字的形式与意义是隔离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汉语实现了自己的表达丰富性。诗人艾青在《诗的形式问题》一文中深刻地指出:“语言文字构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它的外表,即所谓的形式;一个是它的含义,即所谓内容。在这里语言文字又是工具又是材料。”汉语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得汉语同时具备语言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1.语言的形式美——语言因素的外在表现

语言的形式美,我国古代文论中主要把它概括为对偶和音律两方面。诗文中运用平仄声调,读来上口易诵,使人感受到一种音乐的旋律,充满美感。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节奏上追求平仄交替之美,声调上追求错综变化之妙,讲究让语言以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强调在音乐的氛围中陶冶性情,这是中国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把语言的形式美归纳为: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也是指语言的形式美是通过使语言和谐达到音乐美。诗人闻一多先生则把诗歌的语言美归纳为:形式美、雕塑美、绘画美。在注重形式美的同时,指明了语言的意境美与形象美。

其实,语言的形式美在现代文中的表现也是非常具体而丰富的。如:对偶句与排比句的运用就是属于整齐美范畴的;语言的音步(即停顿)和节奏就是属于抑扬美范畴的;而宽泛的韵脚和反复的修辞在现代文中则依然是比较普遍的;象声词的运用则更是为了追求语言的音响美。这种例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俯拾即是。如《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中口语的刚劲有力、节奏明快的短句和反复等修辞的运用,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大义凛然、嫉恶如仇的思想感情。又如《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一诗则运用了押韵、反复等修辞营造了回环复沓的意境,深情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挚感情。总之,语言形式美在本质上是一种声音的美、音乐性的美,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验趣味、获得美感,以唤起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感知。

2.语言的内容美——语言因素的内在表现

古人告诉我们,读书当求“言外味,声外韵,题外意”。其实就是指语言的内容美是要悉心去领会才能明其旨归。语言的象征性含蓄就是语言的所指,语言本身作为能指的表达功能是而且仅是手段。这种现象并非汉语言所独有,海德格尔在《诗·语言·思》一书中也指出:“言说从非所道,所道尽在无语。”可见,语言的象征性含蓄在西语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语言内容的含蓄美在传统文学作品中表现在言在此而意在彼、意象之美、意境之美等方面。如古代的咏史诗,大多采取借古喻今、托古讽今的方式实现其曲折叙事的目的。而古代诗文中的意象之美则更是所有文人倾心追求的目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的交叠使用,所构成的雄浑旷阔的意境则是一种令人心神摇撼的境界。再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连用九个意象从正面和侧面分别撷取带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极力渲染一种悲秋气氛,从而非常形象地烘托了羁旅之思。这种对语言内在美的追求在我国古代诗人文中比比皆是,教学中,我们必须启发学生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的暗示之情、隐含之意。

三、把握语言因素,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让我们部分语文教师形成了狭隘的以成绩代替质量的教育意识,这不仅歪曲了对语文学科教学性质的理解,而且进一步扭曲了教师的教育行为。一种“轻视文本解读重视要点归纳、轻视能力培养重视题目训练、轻视人文熏陶重视解题技巧”的教学现象甚嚣尘上。这种教学模式以其机械、粗暴、乏味的教学行为解构了语文作为形式美与内容美高度统一的艺术体,并进一步损毁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言语传达情意,文字传达观念。”(让-雅克·卢梭语)语文教学应该是通过文本解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并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人文训练过程。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对话文本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1.把握语言因素,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在于以文本为平台、以信息交流为方式、以对话为手段的“知”“情”“意”相融合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教学。只有真正把握汉语语言因素,才能让学生在亲近文本、对话文本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熏陶,从而理解汉语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养成意志品质,并最终达成语文学习的整体目标。

“我们直觉中的语言的语言意识和言语中的语言知识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感。”(刘大为语)语感的获得只有在语言文本的体悟与语言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体悟文本的前提条件应该包括基本的汉语言知识、一定的生活与语言积累、必要的阅读经验以及写作实践知识。这些前提条件无不与语言因素有关,因此,语文教学中把握语言因素是有序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基础。

2.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酝酿学生语感,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语文教师的职责应该是在引领学生对话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获得语文知识、情感共鸣、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当语感训练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主线得到长期思想重视与实践贯彻之际,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不再是平面的知识交接、片面的重点归纳、机械的解题训练和乏味的微言大义,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多维互动促成的生成性语文教学。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可以使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过程中,整合训练内容、优化训练方法、强化反馈分析,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字是共同记忆的符号。”(博尔赫斯语)语文教师只有把握语言因素,通过富有创造性与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才能带领学生在亲近文本的过程中不断识记、理解、运用语言,并获得感知、领悟、甄别、创造生活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科学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师生乐于参与其中的富有成长性的生活,也才是体认共同记忆、生成共同记忆的源头活水。

综上所述,语言因素既是阅读教学落到实处的标的,又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顾及的语言载体,我们必须正确把握语言因素,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规范安排教学训练,全面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参考文献:

1.海德格尔.《诗·语言·思》

2.让-雅克·卢梭.《论语言的起源》

3.刘大为.《比喻、近喻和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

4.博尔赫斯.《博尔赫斯谈诗论艺》

作者单位:吴江市平望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品质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