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2009-09-30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策略

朱 萍

摘 要:课外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本文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外阅读是最经常的,最需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的阅读量有这样的规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说一个学期至少要阅读25万字。而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期只有30篇左右的课文,不过3万字左右而已,在量上是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一、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都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则是无限的,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由此看来,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的有效补偿。如学习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去读高尔基的另一篇文章《海燕》,去感受高尔基的人格、思想等,课上进行交流之后再来学习这篇课文。这样不仅能更深地了解高尔基的为人,也能把学生的思维导入深层,与作者产生共鸣。或者可以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介绍一篇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另一篇文章。如《虎门销烟》,学完之后,可以补充一篇课外阅读训练,有关林则徐的另一个伟大的事迹,然后做一些小练习,体会林则徐的正直不阿、护民族尊严等品质。这些都是真正做到了把课堂学习引入到课外阅读上。通过这些课堂上补充的课外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阅读数量上得到了扩展,而且还能在阅读质量上得到基本保证。只要加以适当点拨,加上课堂上教材的分析学习,学生就可以更好地从课外作品中去饱尝喜怒哀乐的百般人生滋味,从而实现把课外阅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三、开展活动,推动阅读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有所得,又期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1)“擂主大赛”。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天利用20分钟的自习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果汇报,每组抽出几位学生汇报,结果记入小组总成绩中,每周评选“优胜队”,每月评出“擂主队”,向“擂主队”挑战成为同学们奋斗的目标,这样就能推动课外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2)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这是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还可以渗透教师对所交流的内容的肯定性评价,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读书的体会或感想,也可以介绍图书信息或阅读方法,学期末可以评选出“汇报之星”,给其他同学作出榜样。(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即设计若干知识题目让学生竞答或书面回答;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编知识小报比赛、速读赛等。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组织交流,反馈教学

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呈的知识信息世界,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五、注重素养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三圈相结合”的原则,即:课文为一圈,引申、延伸为一圈,课外阅读为一圈,三圈呈同心圆,紧密结合,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在扩散性阅读中,学生的精神空间不断扩大,精神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语言感知量、积累量也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增强。在教学中,针对低、中、高段的学生特点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中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辩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思维品质。

总之,明确了课外阅读的意义,便会增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便会更加扎实有效。只有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合作,才能让课外阅读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刘云生.广泛开展研究性阅读[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7)

2.李运菊.课外阅读总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策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