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与崇高
2009-09-30魏国强
魏国强
在语文教改稳步推进的当下,语文教学的困境并非一味地要归咎于课堂,归咎于教学方法的死板,教学理念的陈旧,教学思想的僵化。我们不妨将眼光放得远一点,从圈子里跳出来,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正在背离语文的宗旨,这话也许有点骇人听闻,可是,在一个产生不了英雄的时代,我们大谈英雄的出现,岂不是天方夜谭?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你在三尺讲台上一站,你会觉得,你说出的话是多么的掷地有声,多么的庄言,崇高而富有威望,你认为你或许正在改变世界,你相信你的学生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当你走下讲台,你会发现你推崇与赞美的正好处于生活的边缘地带,你神往与憧憬的正好是社会的末流,你真正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高处不胜寒”啊!你会很困惑,为什么呢?笔者斗胆分析以下原因,以与方家请教。
一、这个社会已渐渐蜕变为一个崇高娱乐的时代,作为承载人文精神的语文能与纯粹的娱乐水乳交融吗
娱乐已成为这个多元化社会世俗生活的主流,无论是传媒还是影视,娱乐至上已是不争的事实。娱乐消减了人们对精品文化的阅读,娱乐挤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多余”时间,使得诗化的语文在生活空间中无立足之地。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紧节奏,工作的繁忙,就业的压力,这些心理负荷促使大多数人想放松自己,于是娱乐自然而然走上了成人世界舞台。严肃、高雅的语文(指作品阅读)自然江河日下。于是,一夜之间捧红一个超女的现象已不奇怪。这样的社会现实误导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也影响了语文教师内心的尺度,语文被疏远理所当然。
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也左右了学生学习语文,老师教授语文的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人文作品的阅读量
电视,各种各样的电子娱乐品,尤其是网络世界鱼龙混杂的信息,已严重削弱了语文曾经有过的地位,一个学生可以抱着方便面在电视机前“享受”上几个小时,或者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整天发狂,但他已绝不可能在语文世界的阅读中忘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里暂不多赘。
三、价值标准的错乱,让语文的崇高处于尴尬境地
语文是与功利格格不入的,语文的精神世界中有两个字——崇高,语文正是凭着这两个字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完成了传统人文精神的延承。然而,现代社会,追功逐利的大环境势必影响语文理想化阵地,使语文的有些理念显得不堪一击。一个小学水平的人可以腰缠,然而饱尝寒窗几十载的人也许寄人篱下。读书无用,尤其是读语文更无用论正在抬头,这就印证了古人语“百无一用是书生”。其次,“骅骝拳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的现实在大多数用人单位还存在,这种“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的特殊差距与不合理地位也影响了语文价值世界的恒一性。第三,“名人效应”,追明星、评名师、选优秀已泛滥于这个世界。任何东西一旦泛滥,就会过之而不及,其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华而不实的“实至名归”,果实累累的却无知无名,这种社会流弊已深刻触及学校这一干净家园,这势必也会左右学生评判事物的标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信仰,教师对语文的精神依赖。
四、快餐化的文化氛围,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教学现实与语文的学习的长期性、高雅性、素养性相背离
1.快餐化的文化氛围与语文世界的潜心阅读相矛盾。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咀嚼消化再吸收的享受过程,一般需要阅读者耐得住寂寞,坐得稳板凳,这与快餐化的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是划清界限的,前者需要的是质量或者思考,后者只需要的是信息或者消遣。2.应试想法与培养语文素养间的矛盾。语文素养是个体在语言、文字、写作、文艺、文化、情感、智力、能力、人格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完全不是可以用一张语文试卷检验出来的,语文成绩并不能反映语文素养。可是面对高考,面对重成绩轻素质的滞后环境,语文教学者不得不舍本而逐末,于是我们搞语文训练的时间多于培养语文素养的时间,难怪一代人比一代人俗,难怪我们今天大力宣扬素质教育。3.效益标准与语文长期性、高雅性间的矛盾。在效益至上的今天,我们力图以“多快好省”的幻想教学语文,然而,“多快省”了就不可能“好”了,学习语文与加工产品是一样的道理,可是我们还在上演本质性的错误。
五、母语与外来语的矛盾冲突,也使语文陷入了困境
学好语文比不上学好英语或其他外来语吃紧,这既是社会现实,也是作为母语的语文的无奈与悲哀。在全球化经济到来的今天,我们悲哀地发觉,无论是晋职,还是考试应聘,英语的重要性似乎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同时我们正在丢掉祖先的遗产,我们正在丧失语文或者说由语文支持起来的精神大厦。
因而,环境决定语文的出路和发展,环境决定语文的走向崇高。所以,语文的艰难命运促使语文呼唤清新的时代,同样,时代也呼喊语文应肩负起济世的使命。这样,我们的语文才会浮出水面,走出世俗,还原本真,塑造人类的性灵与情感,智慧与崇高。
作者单位:甘肃徽县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