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出一颗钻石的心

2009-09-30张玉荣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思路习作文章

张玉荣

学生们一提到作文课,就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不知从何下笔。归结原因,大致体现在:作文内容僵化,缺乏生活气息;作文训练封闭,堵塞写作思路;重知识传授,轻人文体验。那么,作为学生习作路上的指导者,我们如何为孩子的习作之路点亮一盏灯呢?习作指导课上到底该导些什么呢?

一、导出写作的兴趣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要想写出好文章,首先要让学生乐于动笔。这就要求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准确揣摩学生的内心,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轨迹,努力寻找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引起学生情绪高涨的手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习作训练内容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着手,让学生写自己所能写的,所愿写的,所要写的,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笔尖流淌出的就是点点滴滴的真情,生动具体的事例,塑造出的才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

如让学生写“观阅兵仪式有感”,教师课前应搜集受阅士兵关于受阅生活、感受的录像、录音,在指导课上播出;搜集阅兵仪式的碟片,通过壮观、气势的场面再次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模拟受阅士兵练习站队、训练,体验士兵们的受阅生活;引导展开联想,在酷暑的日子里呢……在严寒的日子里呢……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帮助学生建立起习作对象的生动形象。有如此多的情感积淀,学生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语言发自内心,感情出自肺腑。

二、导出开拓的思路

有人说:“隐去了太阳的天空是‘灰的,失去了水分的植物是‘枯的,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空的”。虽然充实的生活是习作的源头,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即使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创作空间很广阔,却因为他们认识肤浅,文笔笨拙,思路狭窄,文章仍然会空洞无物。如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开拓学生习作的思路,让充实的生活成为源源不断的习作之源呢?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回忆过去的生活,感受其间的酸、甜、苦、涩,实现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而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应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中,帮助学生打开思绪之门,情感之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学生的情感总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为此,要想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就离不开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入情入境的语言,气氛的感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情动而辞发。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感谢”的习作题。在交流构思时,果然如所预料的一样,他们感谢了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给予过他们关怀或帮助的熟悉或陌生的人。待他们再也无人发言时,我拿出小黑板,出示了一段话:“感谢花儿向我绽放笑脸,感谢绿阴带来阴凉,感谢小鸟动听的歌声,让我心情舒畅……”孩子们先是愕然,继而互相投以会心的笑容,言语重新开始流淌、撞击、奔流、倾泻。在感恩者的眼中,一草一木总关情。于是他们的笔不再乏味,不再生涩,不再拘谨,生活在他们的眼里鲜活而灵动。他们笔下有了挥舞着大钳子的螃蟹,有了小燕子的呢喃,有了雾的迷蒙,云彩的多姿,他们为小演员们的精彩杂技表演而赞叹,他们因自然课上奇妙的发现而振奋……,他们真实、精致、出彩。

三、导出新颖的创意

正如女作家殷健灵介绍写作秘诀所言:文章要“用我手写我心”,以心写文,文为心声,要语言文字富有个性,还应注意习作指导课上重视引导学生在创意的表达上下工夫。

很多学生在描述人物外貌时都喜欢用“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樱桃小口……”所举事例也无外乎公交车上让座体现乐于助人、不贪钱财拾金不昧之类,笔下的人物几乎从一个模子刻出,缺少鲜活的个性。“文成于思”,构思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写出富有新意的东西,就得靠老师引导学生敢于超越常规,打破思维的定势,大胆求异,独辟蹊径,形成独特的构思方式。

如果说谋篇构思是组织安排好材料,理清思路,为落笔成文搭架子,那么下笔成篇就是实现有创意表达的关键环节。完成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感受,以自己的语言特点出发,用个性化语言表达头脑中的意象,做到怎么想就怎么写,爱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从独特的角度倾诉独特的感受。这样,必定能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文章来。

我不知道所谓的“天赋”是一种怎样的东西,我只知道,当怜惜的手小心翼翼地捧住一粒石子并虔心祈求它变成钻石的时候,那石子当真就生出钻石的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兴小学

猜你喜欢

思路习作文章
不同思路解答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