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反思
2009-09-30程怀松
程怀松
在复习教学中,有一些来自学生的、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细究起来,发现很有意思。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我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这样的心得,而且会有将它们收录成文字的冲动。如果这种冲动都变成行动,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是不是比看论文更轻松、会使教学少走一些弯路?
物理难学,历年来高中物理的高考情况似乎已下定论。但实际上,每年的试卷中总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的,其内容仍然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内涵和外延的判断和应用为主,只要考生知道有关的物理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今年的高考也体现了这一点。光学、原子和原子核、振动和波等知识内容的考核采用选择、简答、填空题的形式,考核的知识点也基本稳定。许多学生的解题能力差,得分低,很大程度上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不全面,就会在解题时难以下手,使应得的分白白丢失。显然,就基础分而言,学生还是有很大的得分空间,即使是所谓的难题,综合性问题,由于分步给分的评卷特点,处理得好的话,也不是一分拿不到的。在复习中有如下想法供参考:
一、建立适合我们学生的习题教学资源库
高中阶段的学习,适量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习题是必不可少的。而高三物理教师实际上必须有高中全阶段学生使用练习题情况的全局掌握,这样在开展复习课教学时才会有的放矢。眼下的事实是:习题集、模拟题等满天飞,但很少有难度、深度上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和复习资料。
二、改变教学理念,低起点开展教学
现在,我们的学生生源质量下降较大,但可能我们在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由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沿用以前教育学生的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如果教学起点过高,选题关“下手过重”,那么学生的每道题出错率一不小心就会高达60%以上。到那时,学生的信心,教师的信心,评进、改错的工作量、复习进度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低起点开展复习的最好办法,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题库。在充分研究高考、考纲的基础上,各地的模拟题、习题集等,教师自己看看完全可以,但要一字不改地让学生去做去练,我认为没有必要。
三、下大力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在平时复习教学中,我们发现本校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逻辑性思维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建议在高三物理后期复习中,在讲解典型计算题时,抓住规范化要求的流程,统一要求,集中训练,有效地解决了有些步骤会而拿不到分的情况,在高三一模结束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于高考试题二卷中的计算题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单独的审题专项训练。将题目印制成讲义,然后让学生审题,题干每句话中,确定为关键词的、确定为已掌握知识的、确定可以画出过程图或力图的自己加标记。在进入第二时段的突击练习时,让学生在“审题”讲义批改后的基础上,清楚地勾画出过程,并特别要求写出文字说明,其格式统一要求为“对谁,在哪个过程,怎么样”并且写出切合题目意思的方程式。由于高考物理试题属于“踩点给分”即分步判分方式,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由于题目情境或各种原因引起答题有诸多错误,但可以使学生会的部分,尽可能拿到分。
四、循序渐进,小跨度进行变式训练
为了学生理解问题的全面性,以及防止思维定势发生,在原有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是必要的。但有时处理不当,也会反受其乱。因为,很多时候的变式训练由于情境及题设条件的变化常常会使学生摸不着门,想象学生应当可以解答,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比如说:用牛顿定律解答力学问题时,问题情境是水平面上的物体,现改为竖直面上,如果不涉及摩擦力,还可以,如果有摩擦力的话,往往会直接加大题目的难度。如果再依照同样的思路改为斜面上的运动物体,就更难了。这样的变式练习其实也还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变式练习也要小跨度进行,最好在情境设置和方法设置上进行平行变动。同时,为了让高三学生体会命题者的真正意图,我在变式训练时,也常采用明确的方法进行“层层加码”。如力学复习时,进行统一的约定,如常规题,先做“平”的,再做“竖”的,最后再做“斜”的。界面是这样变式,力的方向也是这样变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审题时,也能自觉地去体会编题者的意图,让学生解答一类题的效益一定是大于几道题的。而对于“难、偏、繁、怪”和“多讨论、多推理、多判断”的问题,在高三复习的前期,大多放弃,一模以后,可以出现一些,但是并不要求将题目全部解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把高三有限的复习时间真正地用在刀口上。
作者单位:深圳市石岩公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