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公民教育 突出主体地位 培养创新能力
2009-09-30李德猛
李德猛
摘 要:通过近两年中考经验的总结,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针对我市实施课堂效益年的契机,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加强公民教育实践的教学。要点如下:加强公民教育实践教学是新课标对我们的必然要求;思想品德课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人格;探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参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公民教育 主体地位 创新能力
一、加强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新课标对我们的必然要求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主要特点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当今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提高创新素质为目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实施重点。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也是如今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创造力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那些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正在成为推动现代社会生产、科技和文化艺术等进步的生力军。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地,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思维等心理品质,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涵盖了思想品德新课标的所有特点,也是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在近几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有效地实施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我市甚至是全国许多地方的中考中都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压轴题、拉分题,谁不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谁就会在中考成绩上有差距。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应对中考,我们必须在思想品德课中重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人格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播,而忽视能力的培养,重教法而轻学法,重智力因素而轻非智力因素。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搞“一言堂”现象,没有师生互动,缺乏课堂讨论,学生成了只会机械记忆教师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主体地位被长期压抑甚至窒息,主体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一点生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这一现状,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教与学的关系。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呼唤学生的公民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在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课堂教学效益入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参与性,要求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变传统教学中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管学生在哪方面取得的“成功”,一定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并在精神上给予鼓励。这样,就能真正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教师还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成为组织课堂教学工作的导航员。
三、探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依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结合社会实际,研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观摩、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某市2007年中考考查了麦收季节农民焚烧秸秆与2008年中考的城市居民小区的环境问题为切入口,使学生明确中考题目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带领学生研究考查的内容和方式,探寻容易失分的地方,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激起学生参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欲望。
再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针对商品服务市场上商品广告使用谐音字、错别字等现象,许多单位文件和通知上经常出现错别字、简繁体字夹杂使用的现象,老师和学生经常书写错别字等,开展“关于规范使用汉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小广告满天飞,小区、电线杆、公共场所等污染环境问题,开展“根治城市‘牛皮癣,创建文明城市”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动手动脑的能力,了解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步骤,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感悟劳动的艰辛,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等等。
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教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合作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好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宝塔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