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2009-09-30葛小明
葛小明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将老师当作可信赖的朋友,才会将老师的教诲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我要求,愉快地接受教育。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缔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进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教育作用,应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努力目标。近来认真阅读教育名家魏书生写的《学生学习方法》《班主任工作漫谈》,更有这样的感受。
一、教师要满怀爱心
1.教师要爱岗敬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认清教育的社会意义。这样才能形成责任感和积极性等。爱岗敬业的要求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生从教的信念,把教书当成一种事业来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从每堂课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满怀爱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总的来说,便是职业理想的树立。
2.教师要爱生如子。努力去爱每一位学生,以自己的爱心去获取每一位学生的真爱,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情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情绪下活跃的发展。在这里,师爱要爱得全面,我认为更应该多向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倾斜。这些学生往往缺乏热心,散漫、自卑。对他们,我们应该不歧视,也不能伤害,更不要放弃。而是在课内多心、有意地创造机会让他们“露露脸”,课后多与他们接触,“套近乎”,有进步多多鼓励、表扬,有困难就热心帮助。让他们觉得老师可信,可亲,从而抬起头认真读书。学生都是很重感情的,只要在多次地努力下,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不搞“一言堂”,以平等、民主的态度进行教学,从而“教学相长”
创设课堂民主气氛,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是很重要的。魏书生老师常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老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敢说话、敢问问题的勇气,且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即使学生有违犯纪律的言行,或者出言不逊,有损老师的‘尊严,老师要能宽宏大量,不训斥指责。有时还可轻言细语相劝,讲清道理,提醒注意,防止再犯。只是对那些有影响整个课堂听讲的言行,才提出严厉的批评。”的确,如果老师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只能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一不如意就批评指责,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恨”,形成对立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是无法形成的,学生即使有一点兴趣,也会受到压抑,尤其是差生。实践证明,凡是对老师有亲近感,学生就爱听这个老师上课,“爱屋及乌”,对老师任教的这门学科也就慢慢地产生了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应接纳学生的意见,甚至遇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语言口吻要用和蔼、亲切的语气,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探讨问题。比如常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是否还有更高明的看法”等。语言挑动学生的思维,使大家共同参与,积极动脑。对于有些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想法,虽然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忙于否定,而应首先表扬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说明该生进行了思考,然后以委婉的语气指出其错误地方及产生的根源。千万别讽刺打击,要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学生就是受了老师的一次中伤而变得一蹶不振。不过在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整个课堂的节奏。
虽然说老师是“学高为师”,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不免出差错。这又要求教师要身体力行做表率。当遇到不懂的东西或出差错的时候,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放下“架子”,勇敢地承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知识点错误也绝不姑息。不要以为学生还小,不懂事,不会注意到老师的差错。若以这样的心态在处理事情那便是大错特错,于己于生皆无利处。我们一定要以坦诚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佩,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品格来影响、教育学生,以求得教学相长。
三、用心关注“差生”,认识到“差生”也是学习的主人
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困难很大。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取得一点进步,还是得不到老师的承认。这些学生很少尝到学习的甜头,得到的往往是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以及同学的冷遇与讥笑。这样,差生越学越感到苦恼,越学包袱越重,越学成绩越差。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老师除了转变教育思想,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外,还应给差生传递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差生在此获得成功,将会产生一种愿意学习的动力,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对差生获得的初次成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差生总结成功的原因和方法以及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励差生对更大成功的追求,从而尝到成功的甜头,精神上得到满足。
四、创造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听学生谈到,喜欢听这位老师的课,愿意上那位老师的课。究其原因,固然有些科目本身能吸引学生,但更多的情况是这些老师的课上得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课老师的创造的激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激情创造就成为教师搞好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富有积极情感特征的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染学生,激发、调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青原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