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应做好“兴趣”文章
2009-09-30陈利锋
陈利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作文教学日益重要。但就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部分教师作文教学的无计划性、作文训练的单一性、作文指导的片面性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弱化,学生写作能力缺乏。在长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秉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育名言,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注重课外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存在畏惧心理,除受学生本人社会经验缺乏、生活阅历不够等因素制约外,关键还是受到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冲动,使学生形成最富有创造力的心态,产生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抓好课外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根据新的课程教学计划的精神,应侧重抓好“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自愿订阅或借阅有益的课外读物,如《少年文艺》、《演讲与口才》等。同时着力解决课外阅读的时间问题,一般是每周安排一到两个阅读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并坚持开展即时无主题演讲(如课前五分钟谈话),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演讲的命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每个学生都可就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进行演讲,从而激发学生的演说冲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由开始朗读摘抄的资料,发展到后来抽签即席演讲,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促成了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收到了读促说、说促写的积极效果,为写作提供了一泓“源头活水”。
二、注重课内作文与课外练笔相结合,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为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做到课内作文系列化和课外练笔多样化相结合。主要方法是按新课程教学计划规定,进行不同体裁作文的训练,同时根据新教材“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等内容,在课内严格进行系列化的训练。课外练笔则以日记、周记、手抄报、黑板报、组织作文竞赛等形式进行,营造了“大作文”的教学格局,为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学生从课外写作中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再加上课外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配合训练,写作思路逐步明晰,写作素材随手拈来,作文水平自然稳步提高。
三、注重统一命题与自由命题写作相结合,发展学生写作兴趣
“统一命题”是指根据新课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的规定,由教师出题,学生统一作文。这种作文方式表现为教师命题的范围自由度较大,学生完成作文的时间比较宽松(不强调当堂交,多在课外进行)。“自由命题”则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所进行的自由课外练笔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实际操作中,可做到将“统一命题”作文与“自由命题”作文有效结合,交替进行,并建立统一命题和自由命题两种作文本,有针对性地开展批阅。对于前者,要求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批改原则,灵活批改,集中讲评;对于后者,则要求教师定期抽查、选优、评优,多予鼓励。这样不仅增加了写作的量,而且提高了写作的质。尤其在自由命题作文时,学生感到自由,消除了紧张情绪,思想处于自在自为的良好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写作是充满信心的,学生从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发展了写作的兴趣。
四、注重教师讲评和学生批改的对位结合,巩固学生写作兴趣
统一命题作文教师可灵活批改,及时讲评。而要实现教师讲评和学生批改的对位结合,可考虑作文评改“三为主”的方法,即批改以学生为主;讲评以教师为主;对象以差生为主。可按照“印范文→教符号→互批改→写后记→总评阅”的评改过程,力求达到讲评实效。首先,教师把各种文体的批改范文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反复阅读原文,仔细揣摩批改,认真推敲眉批、总批。在此基础上,教师教给统一的批改符号,然后互相批改,并把批改完的作文交由作者本人阅毕后写出评改后记,最后交由教师总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由慢到快,由陌生到熟悉,培养了自查自纠的习惯和能力。教师的总评则应把重点放在差生上。差生每次作文的失败,其自尊心都要经受一定打击,长此以往将形成自卑感,乃至形成逆反心理。因此,要提高差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消除差生心理上的障碍,使之自尊、自信。因此,教师在作文讲评时要积极发挥成功心理学的功用,善于发现差生作文的“三点”,即进步点、成功点、闪光点,“进步点”针对全篇而言;“成功点”针对段落而言;“闪光点”针对词句而言。每次批改作文,教师从整体上发现差生本次作文比上次作文进步的地方。或某一段落写得较精彩,或某些词句有闪光之处,都要随时作好记录,讲评时给予充分肯定,使差生逐步实现写作兴趣的转变,并得到发展和巩固,从而实现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华容县鲇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