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外国人成了钉子户

2009-09-30

环球时报 2009-09-30
关键词:钉子户外籍卡尔

徐 燕

当外国人成为中国的钉子户,他可没有迪斯尼新片《飞屋环游记》中的男主人公卡尔·弗雷德瑞克森那么幸运。在卡尔与营建商的官司中,法庭判决卡尔必须离开老屋,而他就用20622只气球带着心爱的老屋飞离,飞向有瀑布的南美丛林。

当外国人成为中国的钉子户,他试图用各种“中国的方式”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在过去3个月中,他不满赔偿额,坚持不同意拆迁。他研究中国有关拆迁和赔偿的法律,用法律维权。他几乎天天都去找各级信访部门,乡里、区里、市里,政府、法院、外事办,信访办的人都认识他了。

这个外国人,就是来自美国得州的贺山缪,人称“京城首个外籍钉子户”。8月28日,贺山缪位于北京星吧路上的“西部牛仔餐吧”终于被拆。他从2007年3月起,租房精心经营这家面积近500平方米的餐吧,餐吧还曾接待过访华的美国前总统布什。因北京重点工程项目征地需要,星吧路需整体拆迁。他计算,提前解约造成餐吧不可挽回的损失达450万元人民币,而出租方对他的补助承诺仅总计110万元人民币。但出租方称,考虑了贺山缪的身份等因素后,他们已提供了“最充裕的时间和最高标准的补偿”。现在,贺山缪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已被受理。

当外国人成为中国的钉子户,以上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在这个正发生深刻社会变化的中国,贺山缪的经历不仅考验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更是对每位中国公民心态的考验。

在“天涯”等中国知名论坛上,网民们对贺山缪的经历反应不一。有些网民支持给贺山缪“国民待遇”,还有些网民则为“外国人成为中国的钉子户”而鼓掌,他们说,“什么时候中国人欺负外国人了?不容易了,有点进步了”,“哈哈,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么高兴!”。

作为在美国曾采访多年的华人记者,此情此景下,我就在想:倘若“中国人成为美国的钉子户”,美国人的反应会是这样吗?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遇见在美国生活的中国国籍人士为争取自身权益而抗争的案例。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这些中国人与他们生活在一个社区,为美国经济和多元文化作出贡献,他们维权、表达诉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虽说中国不是美国那样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度,但世界的重心正在东移,中国正越发成为全世界民众逐梦的热土。根据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份统计报告,综合中国2000年最新人口普查结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外籍人口数已接近“国际化大都市”有关外籍人口5%的比例标准,北京十多万,上海近50万。而2007年北京市公安局估算,北京的外籍及港台人士的数量在70万左右。

但数字只是数字。北京、上海等中国的大都市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去不复返的,是那些中国给外国人“超国民待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的,也是那些一名外国人和一名中国人在街头争吵,而围观的中国人不分青红皂白向外国人吐唾沫的日子。

当政府为在华外国人提供更多的便利法律和设施时,我们每个公民的心态是否也应相应地更加国际化?我们是否应该对那些世界各地来华的逐梦者更加包容?

可以想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外国人走进我们的生活。他们不仅会是我们的商业合作伙伴、工作上的同事,更会成为我们的邻居,成为融入我们社区的一员。当然了,既然是邻居,就会有更多的互动,这互动中摩擦、甚至冲突不可避免。

贺山缪并不孤单,未来肯定会有更多外国人加入“在中国的钉子户”行列。当这位“在京外国钉子户先驱”在学习用“中国方式”争取自己权益的同时,中国也在学习以更包容开放的“国际化”都市姿态,拥抱来自全世界的逐梦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贺山缪的幸运,比起电影中的卡尔来也毫不逊色,因为他正放飞了一只超大的气球。▲(作者是本报英文版编辑。)

猜你喜欢

钉子户外籍卡尔
图书馆头号“钉子户”
上万外籍儿童没在日本就学
卡尔几岁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一场争夺卡尔的战争
一招拆除数列求和的“钉子户”
我在此处,很高兴你在彼处
灰色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