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策略

2009-09-30邵天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中小学生策略

邵天晶

〔摘要〕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发生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危机的范畴。本文首先对心理危机进行简要概述,并阐述了通过中小学生在生理、情绪和认知以及行为上的异常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出现心理危机的方法,重点探讨中小学校预防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09)08-0018-02

四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这次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很多孩子变成了孤儿,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虽然这场大灾难在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所谓“防患于未然”,就是要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作好准备,不能再打无准备之战。由于我国心理危机干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虽然有心理危机干预的存在,但这些干预的策略是零碎的、被动的。因此,改进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体制迫在眉睫。

一、心理危机的概述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出乎人们意料而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地震、疾病爆发、水灾、空难、战争等;二是指个体所处的一种紧急状态。当个体因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而感到难以应对和解决时,正常生活被扰乱,内心不断积蓄紧张情绪,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紊乱。此时个体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被破坏,从而引起混乱和不安。危机的出现是由于个体意识到自己难以应对或无法应对目前的事件或者情景,而不是因为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Kristi Kanel认为心理危机实质上包括三个基本的部分:(1)危机事件的发生;(2)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导致当事人的主观痛苦;(3)惯常的应付方式失败,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较突发事件发生前降低。由此可见,心理危机本质上是伴随着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危机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决定了心理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危机伴随于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当个体出现心理危机时,个体可能及时察觉到,也有可能是“不知不觉”。中小学生大多数处于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因此学校要采取策略和措施来预防学生心理危机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预防心理危机的策略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1.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

心理档案是指把对学生的基本资料、心理测验结果与诊断、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材料等进行集中保存,将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学生心理档案要做到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政治面貌、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结构、父母文化水平及职业、父母与学生的沟通情况、本人所患过的疾病、家族成员是否有过精神病史等。学生的个人信息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最基础的信息。收集这部分资料在于了解学生生理状况是否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

(2)学生入学的测验及诊断资料。在新生入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常用的工具主要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联合型智力测验》等。这些测验的结果是学生是否出现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也是心理档案中最重要的部分。

(3)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发展情况。学校要通过学生的自省材料,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评定,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有可能遇到各种困惑,这些困惑包括早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教师要对此进行观察和记录。

(4)学生心理咨询的记录。主要包括咨询的时间、地点、咨询人员、主诉及症状、结果、诊断与分析、处理意见及措施、辅导效果等。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推测学生以后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的依据。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必要性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学生心理危机的一种预警系统。目的就在于通过采用科学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促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并及时采取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心理档案为依据,学校可以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的产生。

(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对于个体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很多方面,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从学校层面来说,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辅导老师、学生干部应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对于出现心理危机的中小学生,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帮助其有效应对压力、缓解悲观情绪。如果个体拥有较为丰富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会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学校是中小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校这个环境是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对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合力作用,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才能使学生快乐地成长。

(三)培养学生心理自助互助能力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要依靠学生自身主动地正视与适应现实,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这需要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在心理危机发生之前对危机有足够的认识,面对危机临危不惧,能做到自我调控、自我鼓励,及时消解消极情绪和心理困惑,提高自知、自觉、自助的能力。因此,培养中小学生心理自助能力是学生有效应对心理危机的一种方法。如果学生自身有很强的抵抗心理危机的能力,那么即使是突发的灾难来临时,他们也会调整好心态,将心理危机带来的伤害减到最小。

培养学生心理自助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人生;还要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等;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出现时的反应,在关注自己的同时,及时发现其他同学的异常反应。

教师可以在团体辅导时对学生的心理自助和互助能力进行培养。对于较小的学生,作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画的主题可以定为“在灾难发生后某个人的表现或者是自己的表现”等。写作文对于较大的学生比较适用。作文题目可以定为“最糟糕的一天”或者是“灾难发生时我的心情”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作答。例如,面对死亡你怎么理解?我会用什么方法度过困难?如果我身处灾难中,我可以帮助别人吗?我用什么方法去帮助别人?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突然事件时应该怎么做。教师还可以采用讲授案例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心理自助和互助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挫折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抵抗心理危机的能力。

心理危机重在预防,学校要结合各种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预防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提高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才能减少甚至避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带来的伤害。相信经过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身心一定能够更加健康、和谐、稳定地发展。(稿件编号:090323006)

参考文献:

[1]许奕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职业与经济研究,2008,(6).

[2]朱蕾.灾难心理救援的意义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2008,(7).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50025,电邮:jing19831104@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中小学生策略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