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在VB教学中的应用

2009-09-30朱广丽,张顺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年34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朱广丽,张顺香

摘要:针对提高Visual Basic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出发,分析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逐步达到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一要求;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4-9763-02

Applying Uniform Demand an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to Teaching of VB

ZHU Guang-li, ZHANG Shun-xiang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Visual Basic course, this paper proposed teaching method which combined uniform demand an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Start from teaching-oriented students of this course,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 on real teaching process. Further, we proposed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 which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t first, and then reach uniform demand step by step.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mine student's potentiality, and it has achieved better effect in real teaching.

Key words: uniform deman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 teaching methods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作为被广泛应用的工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需要将一些数据以数据库或Excel文件的形式进行表示、存储,或使用Matlab等处理软件实现模拟仿真;二是作为资料检索和文字处理工具,学生需要掌握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检索的能力,并通过使用WPS或Word等软件完成资料、作业及设计的编辑整理。因此,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能力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有效辅助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任务。

显然,如何引导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使其具有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各个省份的教育部门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大纲中设置计算机的公共基础课。Visual Basic以其简单、易学、易用的特点成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首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编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Visual Basic课程为例,着力研究如何使学生能够达到该课程教学的统一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特长。

1 VB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从2002年开始将VB设为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课,在该课程多年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对我校各个的非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该门公共基础课的授课时间基本上都设置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上学期,因此,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低年级的同学。不同于其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学生的水平基本处于统一水平线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别很大。一些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已基本具备像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简单的编程思想,能够使用某种编程语言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有些同学连基本的输入操作能力都没有。给教学造成极大的困难。

2)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态度和能力的差异。不少同学没有充分意识到计算机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对其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反正不是自己的专业课,抱着通过就行的思想,因此,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另外,作为一门计算机课程,VB是以练习为主,以教为辅,教与练结合课程。强调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和编程思想的基础上,动手实践,而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如何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这种情况因材施教,促使能者多学,既能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又能够使得学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分析一下讨论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VB课程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的应用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共同特性,对全体学生提出必要的共同要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统一要求是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人才合格的前提条件,而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工作实效性的保证。大学生共同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是共性,这是统一要求的基础;而每个学生在认识、情感、性格、气质以及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将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1 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1.1 面对一般授课对象

一般授课对象是指在主观上愿意学习,但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绝大多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因此,首先我要求大家都要来机房上机,如果不来上机就没有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可能,我详细检查学生的出勤率;其次同学们来机房上机都要编写、调试一定量的程序,这要根据学生本身的计算机程度而定,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要求不同,在每次实验课上我基本上是布置5道编程题,对于学习认真、计算机程度较高的同学要求按质按量完成,如有可能的话,对程序的功能、执行的时间和空间效率还可作进一步分析并改进。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刚开始要求相对宽一点,只让他们完成其中的2~4题,或者直接按照课本上的实例的步骤来做,让他们由易到难,按部就班,慢慢地对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建立一定的信心。同时,要求他们课余能抽出一定时间进行打字练习,通过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相当一部分同学进步很快,能和计算机程度好的同学一起讨论程序编制的方式、方法,并能按质按量地完成我交给的学习任务。

2.1.2 面对特殊授课对象

上述办法在实验教学中对于一般的授课对象比较有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授课对象。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但整天泡在游戏里,这是现在的大学生中存在一个常见现象,这一问题现在不仅仅是学校问题、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更是当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大家知道,对于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有时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一旦迷恋游戏,强硬措施是很难奏效的,因为这种类型的学生逆反心理特别重,若采取强硬措施,教学效果更差,因此,针对这部分特殊的授课对象我总结的因材施教方法是引导+控制。首先是引导,主要包括:让他们了解到学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今后的人生是活生生的人生,而不是游戏人生;使他们了解自己在计算机动手能力方面的能力,引导、鼓励他们将这种动手能力优势应用到课程的学习。其次,循序渐进控制法:在一开始,让他们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适当放松一下,在以后的实验课中逐渐地把学习任务加重。在多次的控制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长处的发挥空间,对课程的学习建立起很强的自信。在此基础上,再对他们统一要求,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2 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第2.1节主要讨论基于VB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而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又应该如何把握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呢?主要体现在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间把握上。一是内容的把握。明确课程的基础和必备的知识,包括课程中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内部函数、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变量的作用范围、函数之间的参数传递和文件的使用等。二是课堂教学时间的控制。利用95%的课堂时间,结合教材或参考书上比较浅显的、容易的实例讲解基础知识,并指出VB中数据类型、内部函数与数学中数据类型、函数在内涵上的差异;对难点知识例如变量的作用范围和函数之间的参数传递做重点讲解。在每次课的结尾给程度好的学生“加餐”,利用较少的时间快速讲解一部分与上课内容相关而又比较实用的实例,让他们有自由和发挥想象的空间。三是课后作业控制。给全班同学统一布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以便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巩固加深,同时让学习好的学生选作一些实用的题目,例如文件管理、多媒体设计等,提高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通过这种对课程的基础知识、难点知识以及实用知识的划分控制,使学生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统一要求、因材施教的目的。

3 结束语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是各个高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结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是关键问题。通过课上、课下以及实验课上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学生经常和老师交流VB编程问题,从而使得VB这门课成了活生生的语言,而不再是一滩无人问津的“死水”,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地林.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 宋志宏,贾冬梅,叶国权.VB 程序设计课“三阶段教学法”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2).

[3] 李强.VB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94-95.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