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

2009-09-30郭赫男万红金

新闻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美学

郭赫男 万红金

摘要新闻作品的风格体现在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新闻在传播消息提供信息,完成主要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审美等其它功能,给受众以美的享受与愉悦感。

关键词记者风格新闻审美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一、记者风格的内涵

新闻作品的社会职能有两个层次,其一是社会认识功能,也就是报道情况的职能,这是读者认识周围环境和客观事物并作出判断的基础。其二是审美欣赏。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报道方式,会在读者中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新闻作品中,并不是每一篇作品都能够达到第二个层次的。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事实是曲折或错综复杂的,如何去报道大有区别。客观事物经过记者大脑思考、分析,对同一事件,记者的思维方式和文笔各不相同,记者的立场观点、思想水平、个性特点,不能不流露在他的新闻作品中。

纵观中外名记者,无论在采访还是在报道写作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法拉奇以采访政界要人而著称,李普曼以时政评论而闻名,穆青以农村基层劳模而独树一帜。在写作技巧和方法上,黄远生的立意开阔、梁启超的气势磅礴、范长江的饱含情绪、穆青的形散神聚、柏生的娓娓道来、艾丰的理性批判……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记者在采访内容和写作方式上有自己的风格。对于记者的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风格并不等同于性格。性格是每个人都有的,但不能说每个人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必须有长时间的积累。并在自己的新闻作品中得到体现。

第二,我们在谈到记者的风格时,并不是说每一个记者都有风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优秀的记者在长期的实践和工作中摸索了很多的经验,写出新闻作品后,并且受到了广大同行和读者的认可。

第三七二十一,记者的风格并不是在记者的每篇作品中都体现出来,它是记者所有作品总的抽象和概括。记者的风格并不是记者所有作品特点的总和或综合,也不是记者的某一篇或几篇作品的特色。研究某个人的作品风格时,实际上已经略去了他的若干次要的特点和偶然的作品的特色。

第四,记者风格是多样的。新闻作品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产品,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它必须追求个性与创新。同时记者风格和受众兴趣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受众需求的多元化要求新闻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众不同、独具风格。此外,风格纯属个性化的东西,它没有是非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分。风格是个人的特色,但同时必须得到受众的认可。

第五,记者风格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外在的客观的因素,又有记者自身的主观因素。鲁迅说风格“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是说新闻事实因其特点和性质的不同,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式和新闻作品的风貌。所谓“因时而异”是指外部的具体时代条件和历史环境等对记者风格的影响。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指的是记者内在的自身的主观的原因,包括记者个人的新闻价值观、个人阅历、禀赋、气质、学识等。另外从风格的形式体现来看,一些形式因素如体裁、语言、艺术方法、表现技巧等也会影响风格的形成。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记者风格的千差万别,因此从理论上来说,记者风格的差异应该是无限的。

二、记者风格的美学分析

风格美是记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全过程中产生的,并稳定地依附于内容与形式融合的新闻作品之中,没有作品美就没有风格美。它作为一种生动具体的审美形态,同其他事物一样,“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记者的风格美从总体上来说,属于社会美的范畴,记者风格美在新闻作品中的体现则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基于审美基础上的新闻作品批评,通过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分析,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记者风格的表现形式,加深对新闻记者及其作品的认识,还能够升华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而新闻工作者自身从美学角度了解记者的风格,则能够在实际上作中增加对事实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无论是在采访还是在写作中都能积极形成自己独特的、为广大读者所接受的独特个性。

记者的新闻实践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是表现与再现相交织、相统一的审美创作活动。记者要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方面要再现客观事实的一切方面,又要在其中渗透自己的主观倾向;既要渗透着他对事实的思想评价、道德伦理评价,又要注入他对事实叙述的情感评价和艺术评价。任何一篇新闻作品,不管它对于事实的报道和描述是如何的客观,它总是有意和无意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意图和主观倾向。记者总是把这一切统一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之中。使之彼此联结、互相制约,完全融贯到他对生活、事实的感受、追求和审美创造之中。

记者风格是记者作为主体与报道对象(客体)的辩证统一。风格的创造既不能够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但也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主体或客体,而是客观化了的主观与主观化了的客观在新闻作品中的统一。记者所创造出来的风格实际上是创作主体(记者)与客体(报道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通过高度完美的新闻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独特的审美风貌。

我们说风格体现在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而在新闻实践中创作主体(记者)与客体(报道对象)之间的联系即是内容的主要因素,创作主体(记者)一定要适应对象性,这种彼此双向的关系构了风格的核心要素。

风格不是孤立的,它与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风格理论的日益发展,风格也可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来研究。对于风格的研究,包括一些风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运用风格学的理论对作品进行欣赏。记者风格,作为风格学中的一个小小分支,也主要是运用风格理论、风格原理提高对新闻作品的欣赏和批评能力,对于记者个人的成长背景、教育情况、时代背景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在加上记者在新闻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表现力‘法和写作特色,这种风格的研究尤其以对于新闻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密不可分。

新闻审美的研究是对于集中于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认知与分析,其中尤以记者在新闻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为主。

通过对记者风格和新闻审美研究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记者风格的研究主体是以记者为主,而新闻审美中的审美主体是以读者和作为作者的记者为主;

第二,记者风格和新闻审美的研究客体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都是以新闻作品的研究为主。两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既然记者风格与新闻审美的研究客体是一致的,那么两者研究的方法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而实质上,美学与风格学的关系尤为密切。正如王之望所说的,“哲学美学尤其注重风格学的研究,上至古希腊哲学,下逮黑格尔乃至当令的美学家们,莫不把风格学作为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研究记者新闻作品,除了从风格学的原理来分析外,还可以用

美学的原理来分析,当然如果研究的内容都是以作品为主,那我们也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待记者的风格。

三、记者风格的美学本质

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记者的新闻作品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社会、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在记者头脑中的主观映像。新闻作品本身也是审美的结果。

一个成熟的新闻记者在对客观事实进行“再现”时,都是采取比较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的,决不只是新闻五要素的简单、浅显、枯燥的方式进行报道,其作品中体现了新闻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用美的形式来表现美的事物,

记者风格是新闻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真”,是记者风格的第一要素,它要求记者能够尽量客观、公正、实在地反映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的美,再现客观事物的原貌。同时也要求记者,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用变动、发展、联系的观点,客观、全面、系统地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美学中的善是事物固有的内部矛盾对立的斗争达到统一的表现,用在新闻学上就要求记者要以一种客脱、积极的态度去反映存在于社会上的与恶对立的善的事物,表现出一种和谐、整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新闻美的美就是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多方面地反映和概括客观现实的美,使新闻的美表现为新闻报道的内容无所不包而又真实、形象、深刻,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审美活动的特点,也同样赋予记者风格真善美特定的含义。

美的本质是真与善的统一,人们按照客观必然规律去实践(善)产生符合规律的主观目的(真),美才能得以实现,当人们掌握了这个人化的真(主体化的真)和实现了的善(对象化的善)便是美。

记者风格在美学上是记者个性的充分展现,记者风格即是主体个性、表现对象、表现方式和手段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记者个性、报道对象特点在报道形式中的融合。记者风格体现在记者的个性化思维之中,记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造性想象而产生某种崭新思维的过程,这是记者从一般思维中提升和升华符合自己个性、符合读者口味的一种特性。

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记者风格,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从记者本身的创作个性特征来看待;二是对采访对象的客观特征来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两者加以综合。

其实,记者风格与创作个性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自然流露,创作个性存在于记者身上,并通过他的新闻作品表现出来。记者能够成功地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去的东西,只能是在他所特有的思想、情感、个人气质、生活经验和审美理想所规定的范围内,能够为他所感受、体验和引起共鸣的东西。

猜你喜欢

美学
浅谈柴科夫斯基《四季》之《一月》之美学体现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美学以生命为视界
黑之新篇
纯白美学
《医学美学美容》合作机构推荐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