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的艺术
2009-09-29杨宁
杨 宁
撤退,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总与懦弱、胆怯相联系。但实际上撤退是门大学问。撤退的艺术,核心就是在战败或僵持时能够尽快脱身,在撤退方面,美国堪称大师。美国往往先把一个国家搞得一团乱,然后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当年在越南已是如此,如今在伊拉克又整了那么一出。6月30日。美军正式从伊拉克的城镇撤军。搬到农村的基地,而且计划在2011年全部撤出伊拉克。美国人是准备撤了,但伊拉克怎么办?美国以武力强行改变了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如今却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给伊拉克人。那么,这次伊拉克的烂摊子由谁来收拾呢?
同样需要面临撤退问题的还有各国的中央银行。6月29日,国际清算银行开会,在会上,国际清算银行总干事提醒各国央行,目前大量发钱的刺激政策史无前例,虽然维持信贷市场的正常运转对经济复苏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合适时点推出。退出机制,通胀压力将增大。的确,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问题之后,各国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利息的升升降降了。多国央行赤膊上阵,直接发钱。去年10月英国首开“量化宽松”的口子,美国随即跟进,美元泛滥,油价、金价一个劲上升,全球通胀已若隐若现。但各国央行何时撤退、怎样撤退确实是个大问题。撤得早了,经济又会衰退,撤得晚了,通胀又来了。
与各国央行一样进退维谷的还有一些与伊朗就伊大选问题争吵的西方国家。伊朗大选争端掀起的波澜已渐趋平静,但西方国家和伊朗在选举问题上的争吵和产生的不信任恐怕短期内难以结束。伊朗的选举毕竟是伊朗自己的事,是否要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这些西方国家恐怕也会自己衡量孰轻孰重吧。
撤退大多是为了以更强大的力量返回。俄罗斯总统对非洲的访问就是证明。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苏联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甚至在非洲与美国打代理人低烈度战争。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国力衰退,逐渐撤离非洲。近年来,随着国力逐渐恢复,俄罗斯重新关注非洲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这次俄总统带了巨额合同回到非洲,既为经济利益,又为战略空间,非洲大陆的大国博弈内容将会更加丰富。
也有的人撤退了就不会再回来。近日世界各国娱乐新闻扑面而来的是对巨星迈克尔·杰克逊逝世的报道。天王巨星往往是进入名利场容易,而退出难。当年约翰·列农好不容易打定主意要离开名利场,但一颗子弹却打破了他要做个普通人的梦想。杰克逊好像并没有想过要做个普通人,他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离去如惊雷一霎,照亮了多少中青年人对青少年时代的怀念。
还有些人注定是没法撤退的了,因为贪婪给他自己挖了一个坑。6月29日,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被判了150年。麦道夫利用类似于借了新债还旧债的庞氏骗局骗了20年,居然没有被发现,也不知道美国的监管机构当时都去监管啥东西了。
当然,光撤退也不行,有时或许也要放手一搏。在玛雅文明的发祥地洪都拉斯,塞拉亚总统和政变领导人可能都这么想过。在6月28日发生军事政变之后,塞拉亚总统被送出国,近日宣布准备回国一搏。国际社会对军事政变后的洪都拉斯施压,国内也多有抗议但还没有发展成为大规模骚乱。现在但愿双方在没有发生更激烈冲突之前能各退一步,最终和平解决。
想要进退自如,往往知易行难。是进是退,关键的是,每个行为体能够对自己的需要做出界定、依需要的轻重做出取舍、进行自我控制。这样,胜则适可而止,退则徐图再举,是为最高境界。
(摘自《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