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转换的三个“把握”

2009-09-29

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把握体裁富翁

郭 昶

一、把握文本的体裁特点进行语言转换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至六年级共安排了近二十种体裁的课文。文本的体裁不同,从篇章到句段所呈现的语言特点也就不同。如“很久很久以前”这样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把人引入到久远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去。所以,教学中,应把握文本的体裁特点进行语言转换。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语言以简洁夸张打动人心,寓意深刻给人启示。教学中,教师把握体裁特点安排了三次语言转换。一是句式迁移。课文两次描写纪昌刻苦练眼力,描写结果的语言形式不一样。“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教师要求学生模仿第一种句式说说第二次练习结果:“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二是文白转换。寓言改编自《列子·汤问》,教师安排古文拓展“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要求学生对照古文补充说说“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三是寓意运用。“你们读懂了寓意,有一个人还不懂。请你默读故事《空中楼阁》,替文中的木匠回答富翁,来说一说道理。”(附:从前有个富翁,他看见另一个富翁有一座三层的楼房……木匠回答道:“我打好地基,从一层楼盖到三层楼呀!”富翁生气地说:“我只要最上面的一层,你为什么盖下面这两层呢?”木匠笑着答道:“

”)学生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掌握了带破折号的补充说明的表述方法,感受了“针刺眼皮而眼睛不眨一下”的夸张的语言魅力,并能在故事补充中把明白的寓意个性化地表述。

二、把握文本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转换

在阅读教学中安排语言学习活动,不仅用文本中规范的语言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还要用优美的语言丰富学生语言。教学中,教师要聚焦文本中典型语段的表达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转换。

《大瀑布的葬礼》一文运用“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等词语,以写实手法描绘昔日胜景,又运用“奄奄一息”“形容枯槁”“生命垂危”等词,以拟人手法展现今天的“年老”景象。教学中,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安排两次语言转换。一是写实展现。“这里作者把大瀑布比做了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如果老师要求你用一段话来真实描述,那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二是拟人描绘。“如果说现在的大瀑布就像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那原来的它又是一位怎样的青年呢?”两段话间的语言转换,使学生即时地掌握了文本中两个典型语段的表达特点,更被鲜明的今昔对比激荡起内心的涟漪。三是文本重组。课文末段简洁地描写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在葬礼上饱含深情地发表演讲。借助文本空白,教师要求学生重组文本内容,把文本描绘的瀑布的不同景象和变化原因三项内容写进这份特殊的演讲稿中,使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掌握文本倒叙、对比的写作手法。

三、把握文本的情感主线进行语言转换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转换是对文本语言的再创造,是对文本情感的再深化。教师只有把握文本的情感主线安排语言转换,才能让学生的言语实践过程实现文道统一。

在教学《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一课时,教师紧紧把握诗句“质疑——期盼——呼吁”这一情感主线,创设三次语言转换环节,让学生模仿本诗形式进行表达,表达内心的憎恶与期待。一是仿写“质疑”。当学生品味到诗句中的“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以强烈的质问表露作者内心的不解时,教师请学生仿照诗句写一写,问一问,可以写茂密的花丛,可以写清澈的河水……学生仿写下带着强烈感情的诗句:“茂密的森林本来是百灵鸟的舞台,可是一个个炮弹陆陆续续地到来了,百灵鸟吓得惊慌失措。这究竟是为什么?”二是导写“期盼”。当教师范读最后一节后,要求学生自由说说内心的希望与期盼,学生有的“希望永远不要战争”;有的“希望每个国家都不要有武器”;有的“希望整个世界都和平”。紧接着,教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写写:“我们希望,我们期盼,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我们希望,我们期盼,金黄色的沙漠永远

”这样通过语言转换回应前面诗句,深化情感。三是创编“呼吁”。师:“现在你们说,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生:享受生命、享受幸福、享受关爱、享受美好、享受和平、享受快乐、享受生活……这样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训练,而是以情促写,以写促情,两者共融,使阅读活动语文味十足。

猜你喜欢

把握体裁富翁
富翁
茫然的体裁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信息的回应策略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黑暗并不能让我们失去什么
体裁好
要当“富翁”快栽树
减字嘲富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