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09-09-29陈俊枝

魅力中国 2009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应用

陈俊枝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1-0106-02

摘要: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欲望和认识,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本文主要从个性张扬式、相机点播式、生活体验式、专题研讨式四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尝试。开阔课堂教学新视野、新路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读书论课,主演课堂,用自己的脑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应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教育与其他领域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了使21世纪的公民更好地面对社会发展的挑战,在学科教育领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课程与教材改革。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制定并在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就总体而言,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播,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了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性的探索、收集和处理信息,研究和讨论,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可称为探究性学习。

因此我想,在初中阶段适时适量地融入研究性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带着一定的目的,主动积极地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中增进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欲望和认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用功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所有参与和关心教育教学改革的人都觉得研究性学习好,但又都苦于中考和课堂内容还有课堂时空的压力,深感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而有实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冲突较大。我在务实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对研究性学习方式拓展课堂教学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个性张扬式

“无个性即无人才”。纵观人类发明史不难发现:富于创新的人大多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往往是有价值的人。毋庸置疑: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所言:“个性化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别需要有个性化的课题教学方式为基础。本人每节课前要切实做好“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但每节课的进行,绝不把“一厢情愿”的事先备课强加给学生。而是允许学生选定哪些东西详讲略讲,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允许学生相互辩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刻意张扬学生个性,带有鲜明“以学定教”特色。

例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播放阅读教材后,让学生畅谈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1你读懂了哪些?读懂得讲出来,其他同学看法又如何?

2哪些地方你不懂?哪些同学可给予解惑帮助?

3你喜欢哪些试验设计?哪些试验值得改进?为什么?

4哪些性质的应用较广泛?哪些性质的应用还可进一步开发改进?为什么?……

实践发现,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交流自学收获,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自学收获的个性化行为,精彩处教师大加肯定赞扬,不妥处教师巧妙点评妥善处理,学生在兴奋中张扬了个性,在辩论中梳理完善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赏析、辩论有时“越扯越远”,时有影响教学进度的威胁。此时老师不仅不可单纯为了完成预先“备课”的教学任务而打断学生,而且应刻意鼓励、妥善引导。因为此时正是学生思维想像活跃的时

候,也正是老师可遇不可求的时机。看似“扯远”,实则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心理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积极性受到了保护,个性得到了张扬,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那是无法用“一堂课任务”来比拟的。

二、相机点播式

完全可以这样说: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自己学懂“内容”,但他们往往存在细小缺陷或技能不够;另外,一些天赋较好的学生学习常规课堂知识往往只需要他们同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老师必须搞清楚剩下的2/3-1/3的时间他们将干什么,老师既要关注学生学得“多”,学得“对”,还要兼顾一部分学生学得“不同”。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诱导学生“自主”穿插恰当的“点拨”就显得非常必要。

例如:装有5%过氧化氢溶液5ml的试管,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然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请同学们思考其原因。学生们都在认真思考,过了一会儿,李果同学举起了手。他的答案是:氧气中混有水蒸气。他回答的非常正确。李果同学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学生,就是有点贪玩,上课最多听十分钟的课,下课就更不用会自己主动看书了,成绩中等偏下。于是,我就乘机对李果说:“大家都没有想出的问题,结果你经过思考得出了正确答案。由此可见,你是位非常聪明的学生。如果你课堂上能坚持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听课、做习题,那么你的成绩会更好的,老师和同学都相信你。从次,李果同学上课非常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参加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并且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努力学习。经过努力,他在中招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化学取得了49分的好成绩。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应地,学生之为学,也不全依赖于课堂及教师,而是以课堂为核心的多方渗透。因此,老师的工夫就应表现在以其特有的智慧和魅力,让学生带着课前学习的问题进课堂,经点拨“松穴”后,学生轻松喜悦地又带着新的求知欲望活跃在课堂之外。从而使有限的课堂,发挥超越时空的功效。这就需要“相

机点拨”。这与“知识交代型”的教法和“知识容器型”的学法是大不一样的。

三、生活体验式

生活体验式就是每学到一知识就设法诱导学生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所见所闻发生联想。一旦所学的东西被派上“用场”或遇上“遗愁”时,学生求知的尽头会更大,跃跃欲试的要求会更强烈,对于改革课堂,延伸课堂,激活知识,发展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王勇胜同学在学到“电解质溶液”时,便想到了生活中身边有很多关于溶液酸碱度“PH”的问题。回家后,他就立即做了“家庭小实验”——“测定雨水的PH”、测“洗衣机排放水的PH”。他发现家里的全自动洗衣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漂洗时不论衣物多少,漂洗的次数老是一样,用水量老是一样,漂洗清洁度却大不一样,这在节约用水和漂洗干净与否等方面极不科学。能否通过探测漂洗液的PH来准确控制漂洗次数和用水量呢?于是他立即开展了“洗衣机PH‘眼睛自动控水”研究。尽管该项目的研究一直有很多困难,但这一问题的发现和奇妙设想,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重视。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好:“……我好像进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学习状态……”。

四、专题研讨式

专题研讨法是指教学实践中围绕一个特有疑难问题或某种普遍性犯难型决策行为,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思考,提出解难设想,力求达到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在形式上往往是通过相关案例的显现,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讨、分析、理解、提炼和总结,达到解决问题并行成一种普通方法和规律的目的。成功的专题研讨法后,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例如“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节课可能有很多老师轻轻一带而过,本人在教学中,就“怠剧增加的私家车的喜与忧”与学生进行了专题研讨:

1私家车的发展,与家庭个人带来哪些好处?何利于国家?

2汽车排放废气中有害化学成分有哪些?

3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CO2的危害为何不能低估?它是怎样有害干环境的?

4汽车所需燃料分为哪些类型?动力能源非汽油不可吗?如何开发?

5“汽车杀手”仅指排放废气?或还有其他?如何防治?

经过课堂师生的互动,大家一致认为:私家车的急剧增加是把双刃剑:

(1)人们往往只关注了它有利的一面一方便了生活,拉动了经济。

(2)大多数人淡忘了它缺损的一面——车祸显性杀手、毒气和温室效应的隐性危害、化石能源的不可逆转的加速减少……

对此,应取的态度是:每个人应该懂得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的重要性,应该更好的思考如何应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而不是仅仅想到汽车给我们带来的放便和舒适,更不能只是想到驾靓车、出风头,摆阔气。

大家的思路是:力图研制出不污染或尽可能少污染的汽车。驾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而不是号召人们不开车或少开车。

由此,同学们又展开了从自身做起应如何保护环境的研讨。同学们都从自己的言行说起。有的同学说,应该向周围的朋友、亲戚讲环保知识。有的同学说,买菜不用塑料袋,用提篮或布袋。有的同学说,对于废品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回收的垃圾,可以回收处理。有的同学说,刷碗时少用清洁济,洗衣服时少用含磷的洗衣粉,减少水资源污染。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化学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奇妙的化学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