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危机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关系

2009-09-29黄在亮彭寿波

魅力中国 2009年3期
关键词:郁金香金融市场金融危机

黄在亮 彭寿波 张 宜

中图分类号:F830.99 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2-0094-02

金融生态是近年兴起的一个概念,目前人们对金融生态的论述主要表现在金融生态对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上,本文试图通过论述金融生态的内涵和金融危机与金融生态的相互关系,来说明金融生态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在处理金融危机过程中的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措施及其重要性。

一、关于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这个概念最早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博士于2003年提出的,他首次将生态学概念系统地引申到金融领域,并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考察金融发展问题。“金融生态”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金融经济界的广泛讨论。

关于金融生态的概念,金融经济界有以下观点:中国人民银行苏宁认为,金融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来比喻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清华大学教授宋逢明认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能够有力地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良好的信用环境有两个标志,一个是公司治理的完善,另一个就是政府对于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不再采取强烈干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变不能靠银行来进行,银行只能解决自己的公司治理问题,只能解决自己的风险管理问题,只能解决自己的金融创新问题。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来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认为,金融生态是金融结构和金融活动所面临的由政治、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体制条件、政策约束、微观基础、法律法规、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环境条件。这些因素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经营效果、绩效评价有着各种各样的牵制和影响。

除了上述观点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金融生态是一个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生态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和逐步完善的系统。

上述关于金融生态内涵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类别:一类认为金融生态是影响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如苏宁、王松奇等:一类认为金融生态不仅包括外部环境,也包括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内部因素,如宋逢明等。

二、关于金融危机产生的金融生态解释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损失等。由于现代经济的全球一体化经济特征日益明显,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因此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会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使经济增长受到打击,甚至有些时候还伴随着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以及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在全球金融发展的历史上,共出现了九次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

世界上最早的金融危机是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热”。在1636至1637年期间,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郁金香泡沫的高峰时期,其价格相当于一栋豪宅,相当于荷兰人平均年收入的十一倍。随着郁金香泡沫的破灭.其价格一泻千里,暴跌不止。普通品种的郁金香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郁金香大恐慌给荷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之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大萧条。17世纪后半期,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受到英国有力的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随即移向英吉利海峡彼岸。

第二次金融危机是1720年的“南海泡沫”。17世纪早期,当时南海公司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取得了承销政府债券的经营特权。由于当时英国经济兴盛,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因此,为牟取公司利益,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从而导致泡沫越滚越大,后来由于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第三次金融危机是1837年的美国经济恐慌。由于美国总统杰克逊关闭了美国第二银行(美国中央银行),并将美国财政资金、贵金属由第二银行转移到其他州立银行,分散了储备,削弱了对银行业和经济的监管职能。使得在美国在1837年爆发了经济恐慌.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以及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这以后又相继发生了几次金融危机。其中第四次金融危机是1907年的银行危机:第五次金融危机是1929年的大崩溃;第六次金融危机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第七次金融危机是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第八次金融危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第九次金融危机是2008年9月的美国次贷风暴,就是离我们最近的这一次。

虽然上述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历史影响、表现形式各异,但归结起来,上述金融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风险积聚,根本原因是金融生态建设滞后,难以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发展结构不平衡,风险集中爆发。

三、金融危机对金融生态的双重影响

1金融危机对金融生态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每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对金融生态的一次洗礼。金融危机对金融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危害实体经济,导致国民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从而危害到金融业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使金融生态遭到破坏。二是严重损害了市场信心,使金融市场在短期内难以重振,而要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培育市场信心,短则需要一两年,长则需要十年八年。

2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通过采取消除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又可促进金融生态的改善。金融危机过后,金融生态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在消除危机的过程中,政府针对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每一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后总有影响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羁绊存在,为了实现金融经济的螺旋式发展,每一次金融危机的消除是伴随着“羁绊”的清除而发展的。最著名的例子就如1929~1933年的金融危

机中,美国政府于1933年颁布了《联邦证券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具有重大意见,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规范证券交易的法律,使以往放任自由发展的市场第一次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监管,它要求所有的新股发行都必须在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而且必须披露特定的信息。

其次,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有序发展。在1987年,美国发生“黑色星期一”金融危机时,市场处于极度恐慌之中,危机的关键时刻,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一天时间内下跌了20%,比1929年危机时“两天下跌23%”的下跌幅度更为猛烈。为化解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下列稳定市场的措施:一是政府鼓励大企业回购股票,提升市场信心;二是美联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避免了主要企业因流动性紧张而倒闭,引起多米诺骨牌的风险。在处理金融危机过程中,政府对市场所采取的有效监管措施,不仅有利于为消除市场恐慌,化解市场风险,而且也成为世界各国的经验参照,有利于确保金融市场整体健康发展。经过上述措施,到1991年4月,市场重新攀升到了3000点以上。

第三,在危机过程中,部分经营不善、不符合市场发展方向的企业纷纷倒闭或被兼并,而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企业逐渐走上前台,从而优化了市场经济结构。

第四,在危机过后,政府反思、调整了部分经济政策,有利于实现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金融生态的改善。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爆发,其根本原因是墨西哥的经济政策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墨西哥政府实行的将本币贬值和自由浮动的政策,不仅未能遏止资本外流,反而使以外币计价的债务不断加重。在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给予墨西哥200亿美元的援助,从而帮助墨西哥走出了金融危机困境。政府通过改进外汇政策、完善对金融体系的调控手段和机制,改善了墨西哥的金融生态,确保了墨西哥近年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四、对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措施建议

综上,金融生态是金融发展的基础,良好的金融生态有利于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实体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后,金融生态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要使金融成为推动未来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源泉,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以实现金融生态的内在合理性和统一性为根本原则,促进金融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史看,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时,国家往往会通过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以防止金融市场泡沫膨胀,而忽略了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完善法规、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来从根本上改善金融生态,从而使我国金融管理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要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宏、微观的风险管理,及时完善法规建设,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监督管理,以实现金融生态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2在发生金融危机中,我们要通过金融危机来发现经济政策和金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科学的加以改进,转“危”为“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一定意义讲,是格林斯潘之前持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通过了解、审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就可避免重复再犯,降低金融生态持续遭受破坏的风险。

3通过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是走出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但对整体经济而言,投资拉动是短期内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而要确保经济长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均衡的经济结构和有效需求,因此,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兼顾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为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猜你喜欢

郁金香金融市场金融危机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跟踪导练(一)(3)
郁金香与珍珠
郁金香花瓣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盛开的郁金香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