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饮用水安全浅析

2009-09-29郑丽艳

魅力中国 2009年3期
关键词:安全建议

郑丽艳

中图分类号:F320.1 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1-0025-02

摘要:针对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存在的安全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建议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概况

目前,在我国9亿多农村人口中,仍有3亿多人口饮用水达不到安全标准。过去,环保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农村,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特别是水环境。2006-2007年全国爱卫会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的全国首次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主要以地下水为主,饮用地下水的人口占74.87%,饮用地面水的人口占25.13%;饮用集中式供水的人口占55.10%。饮用分散式供水的占44.90%。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作为评价标准,这次调查水样中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的超标率是44.36%;地面水超标率为40.44%,地下水超标率为45.94%;集中式供水超标率为40.83%。农村饮用水污染指标主要是微生物,饮水中因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5.92%;集中式供水中有消毒设备的仅占29.18%,分散式供水基本采取直接采用原水。

据相关部门测算,全国农村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吨,而这些污染物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中,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影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环境污染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转移。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强,很多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搬迁至农村,尤其是一些大中城市不准建的排污量大的企业在农村普遍存在。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度大。加大了环境监管的难度,并对农村饮用水安全产生极大的隐患。

近年来兴起的农村生态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视。

2工矿污染急速加剧。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多分布在农村地区。有些地方政府未能合理、有序地开采,并在采选技术未成熟的条件下盲目开采,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农村的水环境。

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亟待改善。

3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农村面源污染具有种类繁多、发生量大、分布广、影响因素多、治理难等特点。农业生产中氮肥的利用率为30-35%,氮肥的地下渗漏损失为10%,农田排水和暴雨径流损失为15%;磷肥利用率为10-25%,大量的氮和磷营养元素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江河湖泊,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农药的施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水与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4农业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大都没有经过综合利用,与生活垃圾一起四处堆放或沿河湖岸堆放,在降雨的冲刷下,其大量渗滤液排入水体或直接被冲入河道。

5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测定,一个万只养鸡场年生产粪便360吨,一个百头养牛场年产粪便680吨,一个千头养猪场年产粪便达2000吨以上。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水包括尿、冲洗物、部分粪便和食物残渣,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源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重金属等。这些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

6大多数农村饮用水采用直接饮用原水的方式,集中供水率低,且对饮用水质量没有必要监测手段,水质无法得到基本的保证,从近年来环保部门的信访统计上看,农村饮用水污染信访呈上升趋势。

三、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较差。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而广大农民对饮用水安全意识更差。

2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规分散且不健全。目前,我国有关生活饮用水的法律法规分散在环保、卫生、建设等法律法规中。执行主体基本上各行其是。

3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改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作,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改水工程建设的一个主要原因。

4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基本上还是空白,尤其是地下水的监测。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

5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没有开展过系统研究。

四、关于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农村建设项目的准入门槛,制定和建立切实而有效的监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农村环境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在农村生态示范创建过程中,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治并重,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严格监控化肥、农药和使用,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

3加大农村地区区域或集中供水的力度。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优先解决对农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水质安全问题。

4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的评估,掌握水质状况。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开展地下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5加快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和预警机制,改变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基本处于空白的状况。整合环保、水利、卫生、城建及水厂的管理职能和监测分析力量,统筹安排、合理分工、信息共享,并及时发布水质监测数据。

6推动制水企业向市场化方向动作,在政府投入基础建设的同时,对水厂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管理手段,降低成本。

7建立水资源储备和应急机制。规划和建设好备用水源,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供水单位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猜你喜欢

安全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