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道德建设的理论与方法视阈

2009-09-29龙兴海

道德与文明 2009年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道德理论

农村道德建设是目前我国伦理学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对农村道德建设的理论意蕴、基本问题和具体途径等问题的学理方面的探讨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表达。最近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罗文章同志的《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就很好地回应了这些问题。笔者有幸在第一时间获得了作者的赠书,通读之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总体来说,该著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该著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体系的构建方面有其相对完整的理论表达。虽然该著的意图是对农村道德建设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探究,但是该著并没有局限在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上,而是在对这些问题展开充分讨论的同时,密切注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联。具体来说,作者以“‘乡风文明是新农村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这一命题为逻辑起点,对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的时代价值、理论背景及其方法等问题做深入刻画的基础上,再就新农村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基本向度、三大领域的道德建设以及基本路径等问题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该著的另一亮点是充满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该著作者始终以中央颁布的相关文件的精神要求为核心,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立足于当代中国农村道德生活的客观现实,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概括和分析。这就使得上述精神理念在该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精神是贯穿该著的一条思想红线。作者曾在农村基层从事过多年的行政管理工作,对农村实际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该著展现了作者对农村道德问题的睿智洞悉和深思熟虑的精神气质。比如,作者指出,随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农村道德领域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体现在:新内容需要概括、新规律需要探索、新组织需要引导、新经验需要总结、新问题需要研究。这种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对问题的思考,增强了该著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关怀力度。

该著除了能熟练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对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外,矛盾分析法、重点论等辩证法的精神理念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前面提及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在该著中的深入贯彻就是对后一方面的一个很好的注脚。进一步来说,作者认为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的方法论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矛盾: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问题,二是先进性与普适性相结合的问题,三是破立结合、以立为本的问题。再如,在对新农村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上,作者首先对农村职业分化这一客观现象作了合理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业态道德”建构这一问题,进而指出农村职业道德建设的突破点是加强“官德”和“商德”的问题,最后从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敬业精神、强化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确立职业纪律等方面分析了培养农民职业道德素质的着力点这一问题。这种处理问题的思路,不仅增强了该著对问题说理的厚度,而且使问题的说理具有层次性。

该著较好地把握了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问题。作者认为,对农村道德建设的研究不能局限于纯粹的理论推演,必须有扎实深入的实证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该著的实证研究并不是对案例的简单描述,而是对案例本身所蕴含的道德价值进行了有意识的挖掘,从而使之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道德建设理论。比如,在对提升农村政党组织和自律性组织的道德建设功能、改进农村道德教育和完善农村道德评价机制的讨论上,作者总结了全国各地在这个方面的比较成功的经验。

(作者:龙兴海中南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83)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道德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