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干部道德教育探析

2009-09-29康小怀刘建德

道德与文明 2009年4期
关键词:延安大学道德教育延安

康小怀 刘建德

(摘要)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学校是延安时期干部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延安时期干部道德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针对性强;道德教育方法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特点鲜明、操作性强。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干部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特点,对于今天加强干部道德教育乃至学生道德教育,有许多借鉴价值。

[关键词]延安时期干部学校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539(2009)04-0086-04

延安时期党加强干部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各类干部学校,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中央党校、鲁迅艺术文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延安大学等。这些学校当时在干部道德教育方面成效卓著,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品德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和研究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学校对学员的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一、延安时期干部道德教育内容的多维体现

(一)高尚的道德人格教育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干部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1937年1月20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二期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抗大是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的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等,磨它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革新社会,去打倒日本。”1938年,毛泽东在“抗大”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灵活的战略战术,我们便能够最后战胜敌人。并讲到,永久奋斗,就是要奋斗到底。这个永久奋斗是非常要紧的,如果要讲道德就应讲这条道德。

1937年7月,陕北公学成立时,毛泽东就指示:“陕北公学主要的任务是培养抗日先锋队的任务。”“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荡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他们是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他们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在陕北公学开学典礼上,毛泽东讲到陕北公学的任务时又指出: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于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队。

1939年7月刘少奇在马列学院的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深刻指出:“要做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最忠实、最好的学生……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指明了共产党员要有伟大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阐明了共产党人和一切革命者做人的基本方向和人格标准。

时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的徐特立也很重视学生的道德人格教育。他指出:“道德思想造成一定的意识形态就是人格。我们也要造成一定立场、一定方向又无限生动发展的人格。”“他还多次在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发表演讲,启发青年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清自己的使命,激发革命热情。他还常写文章号召学生学习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优秀品质。

“抗大”副校长罗瑞卿1939年在《抗大工作的检查总结与今后方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全体人员思想意识的锻炼,亦名品质的锻炼,又叫道德的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单独列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阐述了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对“抗大”师生的道德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吴玉章于1942年3月1日在延安大学春季开学典礼上指出,延安大学的教育目的“不但在于专门技术知识的获得,且更应注意养成学员的伟大品格”。这表明当时延安大学不但重视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且非常重视学员品德的教育,使学员既掌握参加革命和建设的本领,又具有献身革命事业的高尚的思想品质。

(二)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理想信念或者说政治信仰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而理论上的贫乏必然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只有扎实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才能改造世界观,才能提高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把抓好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作为确立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道德教育的关键。为此,延安时期各干部学校的必修课都十分注重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以此培养学员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抗大”的入学考试和学习的主要科目有政治常识、历史等;陕北公学高级班的课程有《中国问题》、《马列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必修课有《中国问题》、《辩证法》、《社会主义》等;中央党校则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中国女子大学必修课有《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共产党》、《三民主义》、《中国问题》等;中国医科大学每周也有政治课、时事讨论等;延安大学的必修课有《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三民主义》、《中国通史》、《思想方法论》等,延安大学还将中国革命史、革命人生观等科目设为全校共同课,通过对学员进行中国革命历史与现状、人生观与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员正确的政治方向、革命的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整风运动后,各学校更加重视将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所有学员的马列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正如自然科学院肖田、师秋朗在回忆中所写,整风后“主要的收获还是使我们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认识到任何时候都要理论联系实际,不做空头政治家,要做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些思想为我们这批青少年在人生起步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正确的权力观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提出的重要思想,它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正确权力观的主要内容。延安时期干部权力观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选择从事平凡工作的先进人物作为体现共产主义理想人格的现实典范积极加以倡导。例如,毛泽东曾著文悼念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热情洋溢地歌颂白求恩。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并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每个革命者的一切言论和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主要标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各干部学校十分重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灌输”。陕北公学专门拟订了衡量教学真正成功的“三条标准”,其中第二条是“培养学员不仅有知识、有能力,并且能为实现自己的所学,具有牺牲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不是空谈无补,更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分子”。“具有牺牲奋斗的决心和信

心”就是要求学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献终身。在1944年5月24日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毛泽东指出:要帮助三十五万家农民做到耕三余一,要帮助老百姓订一个植树计划……要教老百姓闹秧歌……积极向学员灌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2年2月12日,在军医第十五期学员毕业暨白求恩护士学校成立典礼大会上,朱德鼓励大家说:“要有为社会为革命为共产主义服务的精神,才能把医务工作做好;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锻炼,才能把技术提得高。要做到这两点,白求恩是最好的榜样,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向他学习。”

二、延安时期干部道德教育特点的多维透视

(一)知与行的统一

既注重学员的理论教育,又注重学员的社会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农大众打成一片,知行合一,是延安时期干部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大特点。毛泽东在给“抗大”学员讲课的过程中,不仅引导学员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还十分重视让学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他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群众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在《实践论》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二)言教与身教的契合

以身作则,既注重言传,又重视身教,是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处处以身作则,经常把中央照顾他的比较好的伙食分给学生病号吃,还经常帮助小同学打扫卫生等。其他学校的教师、领导干部,也都像徐老一样,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讲授革命道理,而且个个严于律己、言行一致、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生活上吃苦在前,工作中勇挑重担,危险时刻冲锋在前,以其所作所为激励、鼓舞和影响学生,以“无声”的教育打动人心。延安时期这种优良传统与当时中共领导人的引导和教育有着很大关系。比如,1942年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指出,共产主义道德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党风表现出来的。延安时期的干部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后来好多延安时期的老同志回忆说,当时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是仅靠开会,不是仅靠简单的说教,而主要是靠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延安时期的干部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了言传和身教的完美结合。

(三)校风校训的潜移默化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培养良好学风而制订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思想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现着学校特有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原则与目标,是一种方向性育人手段,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师生员工。延安时期的干部学校十分注重以校风校训进行潜移默化式的道德教育,这是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学校道德教育的又一特点。

抗日军政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在八年抗战中,培养了二十多万革命干部。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为“抗大”规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校训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陕北公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抗日的政治工作干部,将“忠诚、团结、紧张、活泼”作为校风校训。“忠诚,就是忠于人民,忠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团结,就是团结互助,民主自由的统一战线作风;紧张,就是纪律严明,行动迅速,雷厉风行;活泼,就是朝气蓬勃、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鲁迅艺术文学院是培养革命艺术工作干部的学校,校训是“紧张、严肃、刻苦、虚心”。中国女子大学将“紧张的学习,艰苦的生活,高尚的道德,互助的作风”作为校训,“以养成具有革命理论基础、革命工作方法、妇女运动专长和相当职业技能等抗战建国知识的妇女干部为目的”。中国医科大学的校训是“紧张、朴素、仁慈、谨慎”,旨在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作风艰苦的现代革命医务技术人才和干部。延安大学提出的教育方针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有明确的阶级立场与有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及有能力的干部”。不难看出,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各干部学校的校训或教育方针都特别强调集体主义、忠诚、优良作风、高尚道德、为人民服务等。

三、延安时期干部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社会思潮纷杂的今天,重温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学校对学员的道德教育工作,继承和弘扬延安时期干部学校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新时期领导干部成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的模范

延安时期干部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新民主主义为共同理想,以坚定信念、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动力,以共产主义道德为基础,对学员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为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彻底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当时边区的学校培养出的干部大多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业务技术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为抗战建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借鉴的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我们认为延安时期干部学校道德教育的这些优良传统是我党道德准则的具体体现,也应成为新时期指引干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重要保证。

(二)有助于新时期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呈现“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妓女,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吃摩擦饭,十没有发国难财”以及“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社会风尚与和谐局面。我们认为这与党的领导人以身作则以及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学校培养的干部在道德方面真正地起到了引领作用密不可分,正是因为有了干部的带头示范,才有了边区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才有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才有了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新时期干部的道德教育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的建设和进步具有引领作用。所以,一定要在道德教育方面要求干部以身作则,并自觉实践

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为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奉献自己,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三)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是干部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各干部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十分注重对学员进行扎实的马列理论教育,培养的抗战建国人才做到了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并能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将理论化为自觉的行动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今天,如何才能使干部真正相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我们认为应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只有认真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改造世界观,才能提高认知水平和政治觉悟。在干部道德教育方面,学习理论的方法仍然有效,干部应该多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本”,但不搞“本本主义”,深入实践,做到有人品、有真知,善笃行,成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总之,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干部学校的道德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研究、继承发扬。

(作者:康小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生、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教师,天津300071;刘建德延安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延安716000)

参考文献

[1]何长工,难忘的抗大岁月[N],光明日报,1981--06--25(4)

[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高等教育和干部学校部分(上册)[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87

[3]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8--109

[4]武衡,等,徐特立文存:第3卷[c],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84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抗日战争时期(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296

[6]延大春季开学[N],解放日报,1942--03--05(4)

[7]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辑委员会,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539

[8]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大拳出版社,1985:75--76

[9]医大十五期学生毕业,白求恩护士学校成立[N],解放日报,1942--02--16(4)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6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12]徐特立: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0:407--409

[13]牛兴华,高尚斌,谈谈延安大学的教育方针[J],延安大学学报,1988(校史特辑):38

[14]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9

猜你喜欢

延安大学道德教育延安
延安大学王必成教授书写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无 题
走进延安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